2020年09月2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杭州湾会客厅第23季:聚焦数智杭州的服装产业创新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png

  ■ 王柔仪 徐梦琪/文 周乐蒙/摄

  从亚当夏娃用树叶编制衣服开始,到千万里网络一键定制、云裁剪秒级反应,人们早已不再将穿着限定于生活的“工具”。当“数智化”被越来越多人所提及,如何运用新一代数字与智能技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围绕客户的需求迭代产业发展,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成为了服装产业当下思考的重要课题。

  2020年9月10日下午,由杭州文广集团、杭州市工商联、杭商传媒主办,杭州生活频道、《杭商》杂志编辑部承办的第23季《杭州湾会客厅》节目在杭州创智绿谷发展中心录制。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杭州电视台杭州之家同步直播。

  杭州电视台新闻主播张宛诗与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杨金纯、浙商总会时尚产业委员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郑念华、衣邦人创始人兼CEO方琴围绕“数智杭州的服装产业创新之路”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邬爱其作为特约评论员进行专业点评,杭州市经信局副局长汤丽玉、杭商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马晓才等领导和嘉宾莅临活动现场。

4.png

●主持人张宛诗

2.png

●分享者方琴

  数字化成为服装产业发展方向

  活动以分享“衣邦人服装上门定制体验”展开:量体采集身体数据,挑选面料,服装顾问提供款式及整体搭配建议,系统复核数据,展示2D渲染效果。短短几分钟,数字化与服装产业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便深入人心。

  对比过去的裁缝店,杨金纯认为现在的上门量体裁衣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进步。中国服装行业中民营经济占有绝对地位,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节的内在需求,必须要灵活的去洞察每一个角度的最新动态。另一层面,数智化本身代表着信息化+智能制造两个维度,推进非常快,纺织服装行业与互联网结合,包括零库存的个性化定制、使用设备等,已成为中国服装产业发展非常突出的一个方向。

  郑念华说,如果用两句话描述定制行业,一是客户需求什么,我们生产什么;二是通过定制减少库存,甚至没有库存,是服装行业的终极目标。浙商总会时尚产业委员会已有众多的企业在全面尝试运行各种模式。例如以打造客户画像为目标,结合新零售的方式,跟踪服饰ID实现数据获取,全面了解客户的年龄层、性别、城市、喜好,再把这些数据提供给设计师,实现针对性对接,从以设计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邬爱其点评,杭州是数字经济第一城,企业的发展和生态体系建设有关,因为企业离不开产业、平台、人才各项体系的改进,设计端,制造端、客户端,再到整个物流体系都需要数字化赋能。首先,杭州电商社交平台公司众多,为服装企业与潜在客户合作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其次,杭州市的净流入人口全省第一,又有独树一帜的时尚、文化、创意、设计,必然汇聚了一大批具有才华和创造力的设计师;再者,杭州不乏智能化生产制造能力突出的企业,只要大数据在手,就能与工厂快速对接。第四,杭州也是快递产业之都,为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持,借助科技进步,有效捅破了上下游壁垒,实现生态化正向发展。

3.png

●分享者杨金纯

5.png

●分享者郑念华

  数字化为时尚赋能

  疫情期间实现复购率230%的增长,衣邦人的秘诀是什么?方琴表示,主要靠的是衣邦人多年来累积的信息数字化能力。回顾过去5年半,方琴用“折腾”这个词来形容衣邦人,优化服务细节,新产品推出,软件版本迭代,在否定中更新自己。2019年推出新平台——智能搭配大数据研发中心,运用大数据为服装搭配赋能,判断逻辑基于百万级数据,服装顾问不再只是“量体裁衣”,更是美学搭配师。

  除了衣邦人,像江南布衣、秋水伊人这样著名的杭派女装企业也在数字化发展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郑念华介绍,疫情期间建立企业私域流量池成为众多服装企业的优选。比如太平鸟通过店铺的社区化营销,用小程序获取顾客认知。这些企业都在用不同的方法、角度去推进品牌成长,“企业已经无数据不时尚,无时尚不数据”。

  邬爱其说,大数据到产生效果的转化过程,底层逻辑是效率和创新。不论是在公司内部运营、部门协同方面,还是客户端、供应链端、产业生态方面,大数据对提升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个因素是创新,用户在前端信息导入时,就能体验到创意和个性化定制的设计巧思,这是企业创新理念的体现之一。过去的库存问题事实上就是没有实现前端技术,太过传统,不具有新意,反映到后面的流程中,就产生了很大的“噪音”。

  汤丽玉表示,杭州正在打造全国的设计之都第一城,每年都在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100个制造业一体化项目,1000个推广项目,10000个云端服务项目。用数字赋能的方式帮助企业做转型升级和新品牌创建。浙江省今年还发布了打造时尚之都的方案,杭州明确以数字切入口来打造时尚之都,希望企业能拥抱新经济、新模式、新技术。方案落地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举措,企业申报百千万工程可获得资金扶持;改造所需资金、场地、人员的投资,政府都会给予相应补助;如大数据中心、科技中心的设立还能享有政府具体的技术支持。

6.png

●特约评论员邬爱其

  未来已来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出现,科技已然成为助推中国时尚产业逆势而上的重要引擎。面向未来,有“危”更有“机”,产业的边界更加模糊,企业们要跨越科技、产业、文化之间的藩篱。

  “服装行业还是老百姓所说传统行业吗?”邬爱其提出了疑问,时代发展,催生时尚审美的变迁,服装企业会是高新型、科技型、创业型,同样也可以变成平台型企业。数智化的下一步发展,大数据计算将被赋予认知和拟合人类情感的能力,更接近人类的表现。另一重要方面,是实现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杭州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出例如杭派女装等表现灵动婉约的在地化元素。以在地化推动全球化,融合时尚与科技、传统与在地,或是今后的一大发展方向。

  郑念华表示,这些年浙商总会时尚产业委员会在不断推进服装产业的国际化交流,比如2019中意时尚峰会、2014年与法国时尚学院签署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等。今年5月,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已经成功落户杭州艺尚小镇,那里集合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服装产业应用的最尖端技术。2021年4月,还将举办首届世界时尚科技大会,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在时尚领域对科技的运用。畅想未来,3D打印服装走进每家每户,运输时代、光速时代的到来,一秒定制也将不再是梦想。

  对于衣邦人未来的规划,方琴非常明确。她表示未来公司有三个方面规划,首先是消费者体验端,公司将会加大投入大数据的积累和应用层面的开发,在消费者的选择交互上能有更直观的呈现,以方便消费决策;其次是企业内部运营,连接更多的客户和提升供应端的企业;最后是运用云平台帮助更多供应商实现数字化转型。2020年8月21日,衣邦人APP已经上线AI定制业务,以数百万用户静体数据推演AI规则,匹配精准尺码;并投放了100个AI量体的终端设备,供用户自助量体。

  杨金纯也表示期待未来杭州成为时尚中心之一。目前,中国的国际时装周仍与国际的四大时装周有差距,应该清晰认识当前的问题,保持谦虚的姿态,互相尊重,以务实进取的态度,努力打造服装市场的高地。

  当科技和时尚相结合,当数智和服装相联姻,这不仅是杭州服装产业的创新未来,更是每个人期待的智能生活美好未来。

  《杭州湾会客厅》既是电视节目,又是政界、学界、媒体界、企业界四界联动、学习交流、资源整合的平台。录制时在国内知名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同步直播;成片后,在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黄金时间播出。

  《杭州湾会客厅》由杭州文广集团、杭州市工商联、杭商传媒主办,杭州生活频道、《杭商》杂志编辑部承办,湘湖金融小镇、跨湖楼餐饮集团特别协办,开元旅业集团、达利国际集团、娃哈哈集团、西子控股集团、华立集团、浙商创投、明视康眼科医院、和康医疗集团、御湘湖国际健康城、西纳维思、喜马拉雅、中广股份、盈盛集团、港流科技、元弘投资、乾球环境、华醒少年、域农科技、衣邦人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