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烈酒零售额约为2.6万亿元,其中,中国烈酒市场消费额约为5964.99亿元,占比达2%;在产量方面,2019年全球烈酒市场消费量214亿升,中国烈酒消费量52亿升,占比为24%。”日前,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发布《2020中国烈酒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烈酒第一消费大国,在消费额与产量方面均拔得头筹。
高档白酒受疫情影响最小
在中国烈酒市场中,白酒占绝对主导地位。《2020中国烈酒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给酒业带来了严重影响,其中,中国高档白酒受疫情影响最小,这一点在其他方面也可见一斑。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中国高级顾问肖瑶表示,高档白酒受疫情的影响最小,预计今年高档白酒营收可实现10%以上的增速;中低端白酒受疫情影响冲击较大,一季度营收下滑明显,预计二季度开始缓慢回暖,今年全年预计中低端白酒营收将迎来15%左右的下滑。白酒行业净利润将迎来七年来的首次下滑,但长期向上的趋势不变。
肖瑶分析,未来白酒规模增长动力来源于两大趋势:价格结构升级和香型结构迭代。未来五年,低档白酒市场将出现明显萎缩,预估市场容量下降50%。而中高档和高档白酒市场增长势头显著,将成为白酒的主要市场。白酒市场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对于香型,酱香型白酒相比其他香型的白酒具备更好的认知基础,酱香型的市场销售额占比已上升至行业第二。同时,各大酒企主动控制酱香型白酒产量,单价不断上升,酱香型白酒是未来中国白酒的成长极。
烈酒消费呈割裂状态
白酒消费在中国一骑绝尘,但“走出去”的势头明显薄弱。
《2020中国烈酒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白酒牢牢守住中国烈酒市场的江山,消费占比为96%,两类销售最大的烈酒白兰地与威士忌合计占比不足4%。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海外烈酒市场,以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等为代表的洋酒消费占比约99%,白酒仅为1%。从头部酒企的海外营收来看,以2019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例,其海外营收的占比分别为3.5%、1.0%、0.9%。
根据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对烈酒品类价值的消费者心智研究,在中国市场消费者的认知中,烈酒只分为白酒和洋酒,对烈酒中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主流品类缺少认知,只对路易十三、马爹利等品牌有部分认知。在国际消费者的烈酒品类认知中,尚无对“白酒”的品类认知,即消费者不知道“白酒”是否属于烈酒。
肖瑶表示,这是完全分裂的两个世界,中国市场洋酒几乎进不来,中国以外的市场,白酒几乎没出去。可见白酒要打造全球品牌还有很长的过程。
逾越“阻断之墙”
这面墙该如何打破?首先,需要观察两个世界内部各自出现的状况。
肖瑶指出,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呈现出一个同样的趋势是:消费量几乎不增长,可能略有下滑,更多的机会在于结构性竞争,即通过品类竞争来获得自身的份额增长。
从数据来看,威士忌增长势头更为显著。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全球烈酒市场发展处于平稳水平,平均增长率为1.7%,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威士忌,年平均增幅为3.16%。预计在未来五年,威士忌将构成新的品类增长极。
“白酒需要抓住难得的全球品牌机会。”肖瑶表示,回顾威士忌、白兰地等主流烈酒品类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其发展与国家实力高度相关。因此,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带来了代表中国的品牌全球化机会,中国白酒具备极高国家心智资源,迎来了全球化的最好时机。对于酒类品牌来说,时间是重要因素,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
在中国烈酒品牌中,已经有不少白酒品牌开始走向国际化,率先进行全球布局的品牌拥有领先半步的优势。
根据里斯对烈酒品牌价值的消费者心智研究,国际消费者对中国烈酒品牌知晓度:五粮液>茅台>洋河。肖瑶认为,原因在于五粮液相比其他品牌,在“走出去”上领先了半步,在国外的认知度以及市场表现上相对更好。另外,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参照世界烈酒第一集团———帝亚吉欧,其通过对不同品类进行品牌收购,旗下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比如尊尼获加、斯米诺伏特加、百利等等,“我们认为中国白酒企业或者中国烈酒企业,未来除了自己的品牌走向全球外,全球收购之路是接下来很重要的方面。”肖瑶说。(据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