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与天,满族,祖籍辽宁北镇,1950年生于沈阳,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促进会副会长、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顾问、海南三立画院院长、北京东方书画院副院长、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邀书画师、协和函授学院艺术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世界著名学者词典入典、美国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辞典入典。多次应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篆刻名章,深受赞许。
1972年在第33届广交会上,他的甲骨文书法对联百余幅为外商订购。1975年与孙其峰、王学仲等进行书画作品交换。1980年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程与天金石书法展》。1981年两幅书法作品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1981、1982年创办文苑书法函授部,任主讲。出版《程与天金石书法展》一书发给全国学员及各地图书馆。与凌士欣共同创作的《红楼梦印苑》,为红学会收藏。1983年甲骨文书法入选美国《20世纪中国书法选》。1984年撰《寄乡情于金石》,介绍台湾篆刻,在人民日报发表。在山东与张永钧创作《聊斋志异金石录》,为蒲松龄故居收藏。同年在常州举办《程与天金石书法展》,并进行讲学。1988年工人出版社出版《程与天金石书法》。1991年创作《茅盾诗词集》长卷,四体书写成,250米长,隶书部分为茅盾故居收藏,篆书部分为辽宁省博物馆收藏。1994年辽宁博物馆收藏其70米长的作品《茅盾诗词长卷》;同年为全国政协八届常委篆刻名章出版《同心篇》;出版《孔圣精言》篆刻148方。1997年入载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世界著名学者词典,同年入载美国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辞典。2000年出版《道德经》,包括篆书长卷50米,篆刻102方。2002年创作隶书长卷《论语》二套,《孙子兵法》二套。2004年在香港出版隶书《岳阳楼记》、小楷《千字文》、隶书《心经》和篆刻;出版《中国印·珍藏版·大连印存》扑克。2005年在香港出版隶书《毛主席诗词》《孙子兵法》《洛神赋》。
著名书法篆刻家程与天,是北碑宗师沈延毅的大弟子。六十年代后期起,师生便开始了深厚的情谊往来。受益于恩师的教诲与个人的努力奋斗,程与天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书法复兴崛起的文化潮流中年轻的代表。他的艺术人生有着传奇的经历与绽放异彩的一页。
程与天如今活跃在北京、海南、大连乃至加拿大的书画界,进行艺术创作与文化交流。作为辽宁藉的书法篆刻家、活动家,又兼善绘画、诗歌,程与天把家乡黑土地的文化内蕴与京华影响兼收并蓄,依仁游艺,以畅达的情怀、洒脱的心境、勤奋的笔墨在钟爱的书法艺术道路上执着前行。
恩师沈延毅为弟子程与天题字
师从沈延毅的岁月
程与天出生于1950年,13岁拿起刻刀,14岁学习甲骨文,也由此注定了他的人生与书法篆刻的不可分离。1960年代后期,社会处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对文化的学习与求索变得艰难。也就在那样的历史岁月中,程与天的父亲很有远见,由于程父与沈延毅大师有交情,很钦佩沈延毅的才学,于是让儿子拜沈延毅为师,沈延毅见程与天聪明勤快,很懂事,认为是可塑之才,于是收到门下。
拜师后,每晚师生二人都会用三四个小时时间学习《四书五经》,学习诗词创作,并教程与天书法之技、之道。当时生活清苦,师生学习都是坐在炕上,在那段时间内,沈延毅俯在炕桌上陆续书写了37首毛泽东诗词,既是创作,也是亲身示范教授程与天何为书法。为了节省纸张,沈延毅把一张宣纸裁成很多小条,节省着用。纸虽小,艺术水准却为人称道。程与天用心习练,并将老师的墨迹视为珍宝珍藏至今。老师水平高、对弟子要求严,学风甚浓,日子充实起来,精神亦丰富起来。知识的滋养使年轻的程与天与众不同,他不仅学会了书法创作、诗词创作,更学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后他脱颖而出,于1970年代声名鹊起,1972年在第33届广交会上,他的甲骨文书法对联百余幅被外商抢订。
程与天五十余载倾注于笔墨丹青,无论辉煌或平淡,痴心不改。
首次个人艺术展的传奇经历
1980年,时年29岁的程与天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程与天金石书法展”,产生了轰动全国的效应,成为中国书坛一段佳话。那时的程与天身份是一名普通工人,由于受教有方,创作勇于继承创新,展览得到了文坛巨匠茅盾亲自题写展名,“程与天金石书法”书写得文韵流溢,内蕴骨力,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为书法展增添了魅力。之后茅盾先生还书写了自己诗作《题白杨图》送与程与天,勉励年轻人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先生,著名艺术家张仃先生对程与天的艺术展给予了审美上的肯定,对其产生了莫大的鼓舞。民国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张伯驹题词称赞:“与天以中国书法历史之发展观摹、临写。具千锤百炼之工夫,神完貌备,可嘉也。”时年张伯驹老先生已逾80岁,经历无穷世事,识见一流,能得到其首肯表扬,程与天可谓传奇。
时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的沈鹏撰文《同程与天共勉》,文中写到:“程与天擅长甲骨文。治印最初从临摹下功夫。以后大胆创造,将甲骨文入印,追求疏密有致,从而显示出自己的风格。他在书法方面也努力创新,不蹈前人。关门(勤学苦练)——变更(扫除凡格)——再关门——再变更——再扫除凡格,如此螺旋式上升,可以看作是艺术发展的辨证规律。愿与程与天同志共勉之。”
翰墨丹青勤耕不止
程与天的金石篆刻以甲骨文入印而闻名。多次应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篆刻名章,深受赞许。其篆刻作品近千方被作为国礼送与美、英、日、奥地利、伊朗等十几个国家。他为《人民文学》杂志篆名,使用至今。他篆刻的“长人多寿”、“述菊斋主”为沈延毅喜爱,大量使用。
诗人书画家楚水称其“笔意出乎隶楷之间,墨趣尽在甲骨摩崖之中,气势巍峨、气象万千。直奔殷商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大朴自然,甲骨劲健,气质如山。”
在成名后的漫长岁月中,程与天潜心创作出版《红楼梦印苑》,《周易印存》、《道德经》篆书长卷50米、篆刻102方,隶书长卷《论语》二套、《孙子兵法》二套、《岳阳楼记》、《毛主席诗词》、《洛神赋》等等。《聊斋志异金石录》为蒲松龄故居收藏。《茅盾诗词集》长卷,四体书写成,250米长,隶书部分为茅盾故居收藏,篆书部分为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这些书作堪称鸿篇巨制,非一般勤奋投入可得。程与天的艺术亦名扬中外,其作品被白宫、白金汉宫以及很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时间的长河映照着星光璀璨,也洗涤着流年喜悲。有过如此传奇经历的程与天近70岁了,往事成追忆,今日尤奋发。他钟情于砚田勤耕,笔墨不止。愿程与天先生艺术长青。
凌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