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剡溪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绝妙好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宋元明清名家“吟剡词”汇析

  ■ 吴宏富

  一

  剡是古地名,因剡溪而出名。古之剡县即今之嵊州市、新昌县地域。地处曹娥江上游,位于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交叉盘结之区。群峰过峡,层峦叠嶂,洞穴幽奇。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有“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诗圣”杜甫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壮游》)的诗句,赞美剡之风光。南宋高似孙《剡录·序》也有“山阴兰亭禊,剡雪舟,一时清风,万古冰雪……天下多奇山川,而一禊一雪,致有爽气,可谓人矣!江左人物如此,然二戴在剡,王谢亦剡,孙阮辈又剡,非天乎?汉迨晋永和六百余年,右军诸人乃识剡。”正如白居易在《沃洲山禅院记》中所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

  历代文人雅士几无不喜登山临水者。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卷四《灵》称“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并醉心于‘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拂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借以卧,意亦甚适,梦亦同趣’”的生活,认为明山秀水能涤荡人们的心灵,使人忘却烦恼。张岱也作诗自述生平:“余少爱嬉游,名山恣探讨。”(《西湖梦寻》卷一《大佛头》)并叙述了与友人结社游山时的乐趣:“幸生胜地,靸鞋间饶有山川;喜作闲人,酒席间只谈风月。野航恰受,不逾两三;便榼随行,各携一二。僧上凫下,觞止茗生。谈笑杂以诙谐,陶写赖此丝竹。兴来即出,可趁樵风:日暮辄归,不因剡雪。”(明·张岱《嫏嬛文集》卷二《游山小启》)追寻山水林泉间的逸趣已被视为文人生活中特有的清雅之举。这段肺腑之言道出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共同心声。

  二

  江南是天下文采风流之地,历来又多隐逸之士。而访友,则是古代文人的一项风雅之举,因为它不仅有着人际交往的实际功效,而且反映了文人雅士们的审美理想和心灵世界。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轶事都离不开“访友”。访友最著名的故事当属“王子猷夜雪访戴”。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承载着古人与今人的情思,写山水以寄情。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词人描摹歌咏的对象。笔者编著的《吟剡词萃》收录了宋、元、明、清四朝词坛名家创作的117首咏剡词,内容涵盖树木花草、鸟兽鱼虫、星月风雨等,皆细致工切地刻画其形态神采,构思精巧,用典贴切,颇富情趣。这些词坛名家,或将剡溪山水风光,或将子猷雪夜访戴逸事,或将剡溪特产名纸及其由此引伸而出的剡荐、荐剡等等引入词作,使剡中的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名扬天下。

  三

  “千年词史,鼎盛于宋,中兴于清。明词虽呈‘中衰’局面,‘然三百年中,能词者为数仍颗’(饶宗颐《全清词顺康卷序》),清词中兴,实始自明末。明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之功,诚不可没。”(据《全明词》出版说明)这一现象,在吟剡词中也得以体现。

  1.宋词

  据笔者编著的《吟剡词萃》初步统计,宋代有27位词家作有35首吟剡词,加上6首无名氏的作品,宋词吟剡实为41首。

  有人按照词人的创新性、创作量、艺术性、思想性以及作品整体质量等这五大创作指标,将宋代最伟大的24位词人排了序,苏轼、辛弃疾、柳永为前三甲。其中有6位吟剡词作者进入了这个榜单。他们是辛弃疾、姜夔、张先、张炎、王沂孙、周密,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据已知材料,率先将“剡溪”写入词中的,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所写的这首《采桑子》:“水云薄薄天同色,竟日清辉。风影轻飞。花发瑶林春未知。

  剡溪不辨沙头路,粉水平堤。姑射人归。记得歌声与舞时。”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享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誉,曾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熟知子猷雪夜访戴事,用以切咏雪,点出千里洁白的雪景。“莫上扁舟向剡溪。浅斟低唱正相宜。从教犬吠千家白,且与梅成一段奇。”(《鹧鸪天·用前韵,和赵文鼎雪》)一派豪放之气,跃然纸上。

  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的姜夔,钟情“越中山水幽远”“予欲家焉而未得,作徵招以寄兴”,将剡中山水之美丽多情,自度成曲《徵招》:“迤逦。剡中山,重相见、依依故人情味。”那曲折连绵的剡中山水,很有些依恋故人的情味。当我重见到他们时,他们仿佛是“轻工流烟湿艳姿”(孟效《巫山曲》)的巫山十二峰,面带愁容,埋怨我长久不来游,长久不来亲近她们这些神女。这四句以拟人手法写越中群山,不但富有情意,而且用笔灵动,摇曳生姿。不但委婉地道出词人对于剡中山的喜爱,也暗示出到这样的山中隐居的希望。他在另一首《汉宫春·次韵家轩》中再次表现了对剡中的爱恋:“知公爱山入剡,若南寻李白,问讯何如。”我知道你喜爱名山大川,现在在浙江你就像当年李白入剡溪一样,不知你过得怎么样?

  周密、张炎、王沂孙、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其中有三人就作有吟剡词:

  周密,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闲寻剡曲扁舟”(《送徐道士之剡六言二首》诗之二),《西江月·怀剡》:“万壑千岩剡曲,朝南暮北樵中”。在怀念剡中亲朋时,以“流水桃花西塞隐”与“茂林修竹山阴路” (《满江红·寄剡中自醉兄》)两大人文景观相对,凸显出最富个性的江南人文传统。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的隐居生活方式和隐逸心态情感。

1.jpg

  张炎,纵游浙东西,以咏物词名重当时,“山川润分秀色,称醉挥、健笔剡溪藤”(《木兰花慢·用前韵呈王信父》)。

  王沂孙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其词多咏物,寄托遥深,哀婉动人,与周密交好。沂孙于咸淳十年(1274),与周密别于孤山。次年,周密游会稽,相会一月。景炎元年(1276)冬,周密自剡还会稽,二人又复聚别。“莫误了,约王猷、船过剡溪。”(《声声慢·催雪》)以王子猷雪夜访戴之事典,言词人雪中访友之意,道出了词人“催雪”之目的。“莫误了”不只强化了“催雪”语气,更强调了操守之坚贞,以之收束,含蕴丰富,笔致圆融,且又升华了全词格调,实为点睛之笔。

  在宋代吟剡词词家中,南宋词人李曾伯连作6首吟剡词,且首首均为长调,夺得吟剡词数量冠军。他将剡溪与梁苑并举,子猷访戴典故以剡棹、剡溪兴、剡溪棹、剡中舟、扁舟访剡等多种用典形式写入词中。

  (1)山川幻出,剡溪梁苑,齐宫郢里。

  ——《水龙吟·辛亥和吴制参赋雪韵》。将剡溪与梁苑并举列为当时名胜。

  (2)怅荆州路,同北望,剡溪兴,又东驰。

  ——《六州歌头·和陈次贾韵饯其行》。这里以“剡溪兴”代言日后对陈次贾的怀想之情。

  (3)问一棹、剡溪何处。

  ——《贺新郎·庚戌和薛制参赋雪韵》。使用“子猷访戴”典故以切咏雪。此谓无从得到访友遨游的闲散生活。

  (4)想家童、日办剡中舟,溪头立。

  ——《满江红·和刘仓咏雪》。王子猷雪夜乘舟访戴。这里用“剡中舟”暗藏“雪”字,以切“咏”雪。表示思家怀友、向往遨游的闲散生活。

  (5)正老怀梦想,扁舟访剡,壮图惭负,万里城并。

  ——《沁园春·乔宾王有和,再用韵》。这里使用“子猷访戴”典故,表示怀念故友的心情,即怀念乔宾王,梦想往访。

  (6)呼剡棹,行为客。

  ——《满江红·洪云岩、刘朔斋用韵》。

  这里用雪夜访戴事,以“剡棹”拈出“雪”字,切洪雪岩之名。

  2.元词

  元代有9位词家作有9首吟剡词。

  “元诗四大家”之首的虞集,晚年退闲,与冯尊师唱和,作有《苏武慢》二十首,其词精炼晓畅而有文采,颇为流传。其中就有吟剡词:“断港残沙,今兹何夕,一似剡溪归越。”(《苏武慢》)诗词皆华而不靡,驰骋有法的凌云翰,自然不甘人后,他也受全真教冯尊师《苏武慢》词二十首影响而作有吟剡词《苏武慢》:“尝记得、雪满山阴,舟回剡曲,何必过门相见。”词中充满佛道思想,以佛道超脱通达的思想来观照人生。凌云翰尚作有多首吟剡诗。如《为安道题墨竹》:“何事清风满剡溪,琅玕长得与云齐。”《梅雪四律代张翚徐术陆平沈廉赋》诗之三:“对此一时清兴发,西湖船胜剡溪舟。”《画梅纸扇》:“剡藤湘竹付良工,扑蝶轻罗巧与同。”可谓对剡溪一往情深。

  元代词人宋褧博览群书,与兄宋本先后入馆阁,时人称“大宋”“小宋”。宋褧曾游剡中,过上虞,作《上虞山行晓霜》诗,赴雁荡,作《过雁荡不见李五峰隐君》诗,途经嵊县时写下《嵊县道中》诗:“一径蜿蜒万壑遮,良田美树衬烟霞。明时不作秦人避,欲占膏腴别起家。”他两度入剡,难怪他的吟剡词《如梦令》别具一番风趣:“常记剡溪前度。坐拓船窗窥觑。棹进仍舟移,行尽粉香千树。佳趣。佳趣。篷背诗人何处。”

  元代文学家许有壬的词以景胜、以境胜、以意胜、以度胜,是元词中的上乘作品。他有吟剡词《柳梢青》:“山远生岚。溪清呈底,剡棹收帆。风物依然,烂红茶树,回色青柑。暗香寒阻梅庵。把楮颖、权收墨篮。暖阁红炉,浅斟低唱,好个江南。”他儿子许有孚引“子猷访戴”典入词,作有《摸鱼儿》:“从人浪语,且雪后观山,灯前飞盖,不动剡溪趣。”

  世称白云先生的唐桂芳对剡荐、荐剡情有独钟,双双写入诗、词中。诗有《病中寄王鹏举主簿》:“大旗短槊风萧萧,于焉荐剡铨县寮。”《代送汪彦文幛语二首》之二:“只今翁调向东阳,令弟荐剡飞秋霜。”词为《玉楼春·送宣差》:“柳梢莺啭报乔迁,天上玉堂飞剡荐。”

  能词曲的沈禧,“一弯谁翦剡溪笺。雪色照人鲜。湘筠削骨劳工制,最堪怜、舒卷轻便。动处清风披拂,展时明月团圆。”(《风入松·咏扇》)

  送来阵阵清凉。

  3.明词

  明代有8位词家作有11首吟剡词。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其词涉笔瑰丽富赡,有沐兰浴芳、吐云含雪之妙。他作有二首吟剡词。其中的吟剡小令《望江南》:“晴雪好,万瓦玉鳞浮。照夜不随青女去,羞明应为素娥留。只欠剡溪舟。”深得词学宗师夏承焘的赞赏,他在《唐宋词欣赏》一书中评“末句忽作怅望不满之词,却有不尽之意。”杨慎还作有多首吟剡诗。如《题西湖十景邹和峰家藏戴文进画巨浸秋波·其八·周仪晚晴六言》:“剡溪无心泛雪,衡山有意开云。”《七日游雨湖》:“兴比王猷剡曲,踪似严陵钓矶。”其爱剡之心,昭昭可鉴。

  精小品文、工诗词,以文笔清新著称的张岱,一首吟剡词《蝶恋花·镜湖帆影》吸人眼球:“山似芙蓉青百叠。隔住林峦,穿度轻如蝶。树底疏疏时闪灭。依稀深浅湘裙褶。伫立高冈随宛折。剡水帆归,犹带山阴雪。遮在人家林外堞。墙头又露他山跌。”全词用示现的场景描写手法,描绘了镜湖中航船风帆的优美景象,将镜湖帆影写得活灵活现。

  另一位词人张逸则以词入画:“鲤鱼风起天横雁,待一叶、寻他剡曲。开樽长啸,池边蟹紫,墙头橘绿。”(《桂枝香·寄友村居》)全词胜处,全在以诗情画意写景,以形象景物见情。其写景善集多种物类,烘托渲染小村秋色,表现人的性格情趣。

  明代诗文家倪谦的吟剡词《踏莎行·题扇》:“湘竹披烟,剡藤裁雪。敛舒蹙就棕榈折。动摇一握展开,半弯恍讶瑶空月。 赤日低焚,火云高结。人间何处逃炎热。便将入手不停挥,凉风满面真清绝。”读后使人顿感清凉舒适,暑气即消。

  好着古衣冠,人称“西村先生”的明代学者史鉴大为赞赏越中山水:“会稽山水尽知名,人在镜中行。”对剡溪更是喜爱有加:“剡溪流水依然在,何人再、雪夜寻盟。许我他年来否,月明何处吹笙。”(《风入松·会稽》)

  明代女诗人、词人沈宜修送夫君叶绍袁进京秋试,泛舟剡溪,作有《临江仙·对雪忆君晦,寄六妹》:“故乡今夜月,剡曲泛舟还。”一抒远离亲人的孤寂与空虚。

  4.清词

  清代有44位词家作有56首吟剡词。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内容题材十分广阔,对词境有开拓之功。与朱彝尊并称“陈朱”或“朱陈”,为“清八大名家”之一。他作有吟剡长调《龙山会·暮秋蘧庵先生自吴中归,词以讯之》:“剡曲兴尽王猷,懒心情,最聊萧难画。”

  “清八大名家”之一、“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诗宗(“南朱北王”)。著述甚丰,所辑《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他作有吟剡词《定风波·题严荪友画扇头雪景》:“一缕茶烟低未起,凭几。也应怀友剡溪边。”晋王徽之雪夜于此乘船访戴逵事。此写喝茶想起好友。此词把静的画面,定格的镜头,变成有情节的连环画,或者说镜头组接。

  清初文学家、词史上被称为“才子之词”的尤侗,其词圆美灵巧,常常能给人以清新流转的感受。他作的吟剡词《玉蝴蝶·雪窗忆卿谋》:“剡溪不远,可泛星槎。”用“浮海通天”的传说,以“泛星槎”为喻,赞美剡溪风光优美,好似直达天境。作为“望社”骨干成员的陆求可,在词学上与尤侗相交相知。其词长短兼备,题材丰富,艺术成就突出。他作有三首吟剡词。一是《望远行·冬思》:“剡溪空待子猷船。”二是《醉翁子·雪梅》:“不放剡溪船。”三是《尉迟杯·雪霁》:“冻折一树梅花,剡曲高人寂寞。”各有千秋。

  有“红豆词人”之称的吴绮,词采华美,他三次引“子猷访戴”典故入词,各具风味。《诉衷情·寒夜》:“无端剡雪阻回舟。”此借指大雪天。《满江红·和茶村来韵》:“剡雪且须留棹住,杜陵不碍将丝乞。”此用来唱酬友人。《贺新郎·送邓孝威,用辛韵》:“偶出便知成小草,辜负剡溪夜雪。”此用典本意,陪友剡溪乘兴。

  剡纸为剡溪名产。为词林领袖数十年的梁清标对剡纸极为赞赏,他在《如此江山·题徐电发枫江渔父图》这首吟剡词中云:“斗鸭先生,钓鳌狂客,谁绘剡溪藤里,征书一纸。” 徐电发即徐釚,于康熙十四年(1675)用剡纸作《枫江渔父图》,康熙十七年(1677)携图入京,后名流多有题咏。此即其一。清代毛际可《枫江渔父图记》云:“图修广不盈幅,烟波浩荡,有咫尺千里之势。舟中贮酒一瓮,图书数十卷,虹亭(徐釚)纶竿箬笠,箕踞徜徉。”这是中国水墨山水最典型的况味,幽静高远,卓尔不群。徐釚不但画得好,词也作得美。其《沁园春·砚池》:“湘竹生烟,剡藤铺雪,昼日初长。”剡藤铺雪,形容剡纸如雪洁白。“金台十子”之一的曹贞吉,尤有词名,以思致见长,气韵浑厚,其怀古、咏物诸词,为当时所推重。今人以之与纳兰性德、顾贞观并称为“京华三绝”。他两度将“剡藤”写入词中。一首是《贺新凉·送周雪客南归》:“逸兴到,剡藤展。”剡藤即剡纸。此指周雪客书写的诗文。另一首是《玉女摇仙佩·咏鱼苔笺》:“剡溪玉叶,渲染神工,却倩银塘丹鲫。”剡纸因薄、韧、白、滑,故名玉叶纸。剡纸品种很多,玉叶是其中之一。以博学多才受康熙帝宠幸,得以国子监生供奉内廷,官至礼部侍郎的高士奇,其词只以中锋抒写,情致缠绵。他所作的吟剡词《青玉案·题荪友画》:“剡藤半幅无多处,意外山川深几许。”上阕写画中景,具朦胧美。下阕写画中景致引起乡思。心驰意外山川,神往画船听雨,总之,卷起心底波澜。

  清文学家、戏曲家蒋士铨,与袁枚、赵翼齐名,号“江右三大家”。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他作有二首吟剡词。一是《贺新凉·偕吴荪圃舍人西郊踏青,饮谭振之书斋》:“恰烟柳、曲尘初碾,行到仙源流水外,吠刘郎、忽有桃花犬。似雪夜、剡溪转。”并用刘阮遇仙、子猷访雪典故。二是《百字令·送徐荩山宰永川》:“可惜十上公车,两登荐剡,才饮巴江水。”以举荐贤能为己任。

  博雅能文章,尤以词赋名,为沈德潜所选“吴中七子”之一的赵文哲,其词以南宋为门面,以北宋为骨干。史载,乾隆三十二年(1767)赵文哲因坐事免。时缅甸用兵,将军阿桂奏荐军前效力。“算曾约、山中鸡黍,定何时、乘兴剡溪舟。”(《一萼红·寄怀少华》)少华即作者同学张熙纯。“望断剡溪舟、有约连床,几负却、夜窗风雨。”(《洞仙歌·索竹屿作江村图》)从“望断”可知,作者时在“守边”阵上,渴望像王子猷一样能乘兴出游,与兄弟相聚。

  与赵文哲同学的张熙纯,工词,极缠绵,以韵胜。他作的吟剡词《摸鱼子》:“奈泛剡情疏,题梦老,佳约总萧散。”泛剡情疏,指畅游剡溪的情结生疏。

  清后期文学家姚燮,曾游历剡中,饱揽剡溪风光,作有《台城路·张次柳公子花影庵填词图》:“鹤下云间,舟回剡曲,赢得开樽一笑。”领略新昌名胜沃洲山,与沃洲友人诗酒论文,赋有《瑶台第一层·沃洲陈春棹(济燮)倡寸鱼园十咏诗征和,同小谱诸君分赋寄之,得凌虚台》。

  曾任浙江按察使的周之琦,自为词不傍浙西、常州两派之门户,浑融深厚,语语藏锋,兼哀婉、友健之胜。所作的吟剡词《齐天乐》别具一格:“见一角螺云,半湾芦雪。又触相思,剡溪今夜月。”他在《子夜歌》词序中说得明白:“时有纪程之作,公牍余闲间亦弄笔,积久渐多,家居辑而存之,命曰《鸿雪词》。廿七年宦迹,聊资寻梦云。”正是“剡溪笺、一编行记。荏苒岁华重省。寄情处、南船北马,好句为谁题赠。”

  剡溪是文人休闲的好去处。清藏书家、学者和散文家杨复吉在吟剡词感谓:“今何幸,得假途剡棹,雒诵瑶编。”(《沁园春·赠吴枚庵翌凤》)

  剡溪更是避暑胜地。清末词人杨玉衔作有《长亭怨慢·丁丑生日作》:“懵绿痴红,旧痕襟染剡溪暑。”剡溪暑,指剡溪清凉。明代朱瞻基作有《咏撒扇》诗:“湘浦烟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扫却人间炎暑,招回天上清凉。”

  词可以证史。清代词人张景祁工诗词,历经世变,多感伤之音。他所赋的吟剡词就具有史料价值。《酹江月·题元人胡褐公金陵二十四景小幅,时粤贼踞金陵已二载矣,披图吊古,怆然于言》:“黯然王气,把兴亡付与,云烟残笔。如此江山收眼底,不问剡藤宽窄。两姓乌衣,六朝龙种,霸业伤今昔。板桥流水,画图何限萧瑟。……”“晚清四大家”之一的况周颐,主要以词为业,致力五十年。晚年以“遗老”身份居上海。所作《金缕曲·题东轩老人山水画册,老人一号寐叟》云:“兜率海山堪盘礡,莫骖鸾、回首人间世。墨黯淡,剡溪纸。”此词是况周颐题画词的代表作。词人感叹“满目江山残金粉”,“甚兰根、欲著浑无地”,感情颇为复杂,既有清遗老的兴废之感伤,又有为世事“涛惊云诡”、山河破碎而忧虑。(本文作者为《吟剡词萃》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