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技术总监王保才:“好运气”背后是艰苦的努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洋

  已经是深夜了,在西北油田科研园区办公大楼的一个隔间里,王保才对着两个电脑屏幕,旋转着鼠标,抓取出地震剖面。

  他面前放着两个手机,正在与两个不同的团队开展“头脑风暴”,忙碌的他似乎忘记,还有5天便要离岗了。

  7月,新冠疫情突发,乌鲁木齐市按下“暂停键”。然而,西北科研人逆行而上,27名突击队员进驻科研园区,吃住在办公楼里,坚持科研攻关,他是其中之一。

  工作33年,负责多个探区的勘探,处处有发现,勘探突破奖拿到手软,还有一个月离岗了,徒弟那么多,让年轻人去不行么?

  然而,他不顾弟子们的反对,在微信群里说:“我在家待不住,还是我去!”其实,他是心疼弟子们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孩子大了,牵挂少一些。

  另外,西北油田刚规划在2022年建成千万吨级大油气田,面临油强气弱的局面,急需天然气大发现。他马上要退二线了,得把“十四五”规划搞扎实,让弟子们今后的担子轻一些。

  他办公的地方,是大办公室边空余地方隔出来的小间,没有窗户,这让他常常忘记时间。

  一个月来,他都睡在行军床上,睡不安稳,索性多干会儿工作。一个月时间里,他带领团队“云上攻关”,负责的九个探区,都取得油气突破。

  “天山南,难于上青天。”这是科研人员发出的感叹。

  从八十年代开始,西北油田曾经四次组织集中攻关天山南地区。然而,随着一轮轮的钻井效果不好,天山南成为勘探人心中的痛点。

  2015年,天山南周边油气田取得重大突破,这里再次成为热点,谁去啃这块“硬骨头”,是困扰在勘探开发研究院领导班子的心病。

  年轻时,王保才作为技术负责,历经渤海湾、鄂尔多斯、二连、伊宁、塔里木等5大盆地研究会战、区域编图及目标研究。2004年到新疆后,先后负责九个探区的勘探工作,无一例外,都取得油气突破,因此,他被人称作勘探“福将”,他听着心里也舒坦,总是说:“我们是油公司模式,我们是参谋,决策更重要。都是领导拍板时看得准,我就是有点运气而已。”

  院领导找他单独谈话,让他负责碎屑岩领域的勘探工作,他沉默了。

  天山南是该领域的重点,他心里不禁暗叹,这次可能晚节不保了!

  当时,他负责着顺南、塔中的物探工作,与团队一起发现了顺南气田,并在中石化风险探井顺托1井实现了油气突破,首次在8000米下发现了凝析油,地质、物探、测井等多学科成员组成的勘探团队,将重点放在北部斜坡区,已有多口井实现油气发现。一片大好的形势下,让他再上天山南,心中顿时仿佛压了一座天山。

  “有我们和这么多基础研究团队的全力支撑,有啥担心?”院领导给他吃定心丸。

  于是,他一头扎进海量的资料中,与新团队规划出研究重点,明确重点目标层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而梳理油气富集规律。

  经过多轮研讨,团队提出了“沿成藏断裂带寻找中新生界油气藏”的勘探思路,在天山南地区西段逐步完善了“陆相油气、喜山成藏、两面控聚、断裂带控富”的成藏模式。

  2018年,他带领团队部署的星火5井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实现了天山南地区西段白垩系构造圈闭领域的首次油气突破,展示了天山南西部地区是有利的天然气增储接替领域。

  大伙都叹服“神了”!他却笑着说:“年轻人干得多,都是他们的功劳。”

  这几年,王保才的一帮徒弟都“升官”了。孩子读博的专业与他一样,都是从事物探研究。有时,他遇到难题,愁眉不展,孩子便在学校搭建地质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开展谱分解、谱反演,帮助父亲取得突破。

  看着孩子和徒弟们的成绩,他很欣慰:“希望他们能将我的‘运气’延续下去,我们干的勘探需要更多的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