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5日,又是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这个中国人的情人节,与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一起,被国家列为“我们的节日”。
曾经一度被淡忘的七夕节,为何而今受到国人追捧?笔者网上搜素相关新闻,发现江苏有一家企业从2001年开始举办首届“红豆七夕节”,每年投入千万巨资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中国人的情人节,迄今还在持续举办。这家企业就是中国服装行业的老字号——红豆集团。
我想,如果不是红豆集团连续20年坚持举办红豆七夕节,七夕会像今天这样受到国人追捧吗?七夕节成为中国情人节的理念会如此深入人心吗?答案不言而喻,一个企业举办一个节日,其影响力和力量确实有限,但是,在七夕节被人们淡忘的现实下,一个企业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传统节日的行为,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就能起到积极的社会引导和辐射作用。如果这种行为坚持20年,而且还将继续坚持下去,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一种企业的内在情怀,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引导和辐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关注传统节日的社会氛围,吸引越来越多民众参与其中,复兴一个传统节日自然水到渠成。
可见,如果没有红豆集团20年坚持弘扬传统文化、复兴传统节日的“企业行为”,七夕节不会像今天这样广受国人追捧,成为商家眼中的重要“促销日”。笔者自认为是一个浪漫的人,以前,笔者过情人节都是在2.14,从来没想过在七夕过什么情人节。现在,有谁不知道七夕节是中国情人节?到街上的花店看看就知道七夕节有多火爆了,许多人早早就预定了鲜花。“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位花店老板告诉笔者,以前大家都过西方情人节,现在除了西方情人节,七夕节也成了年轻人必过的中国情人节。而且,大家对中国情人节更加钟情。
站在旁观者角度,笔者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企业为何要如此矢志不渝地坚持振兴一个民族传统节日?这种矢志不渝的坚持有什么现实意义?有人说,这体现了这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确实,对红豆集团本身而言,每年投入巨资振兴七夕节,是没有经济回报的“亏本生意”。可是,红豆集团显然没有将举办红豆七夕节当做一桩“生意”,否则,不可能坚持20年做这件事情。尽一己之力,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传统节日,这是发自肺腑的责任感和源自内心的深挚情怀。
然而,红豆七夕节的社会意义显然远远超越于此,我们在感佩一家企业的责任和情怀之时,更要看到这家企业举办红豆七夕节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意义。就说一个显然的现实,七夕节花店生意火爆,商家也纷纷开展七夕促销活动,由此带来的不仅是花店和商家的经济效益,还有整个商业产业链的联动,这背后有物流、鲜花种植、大量的人员配送等,其创造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无可估量。
这是人人可见的现实,如果七夕节还像以前一样,无人问津,被人淡忘,今天的花店火爆、商家促销,整个商业产业链的联动,都不会发生。七夕节的巨大社会意义自然也不会产生。从这个层面观察红豆七夕节,才能真正理解这家企业为何倾情七夕节、矢志不渝地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传统节日。 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传统节日,其意义不仅在文化本身,还有无可估量的社会意义。这是文化无形的力量,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但这绝不是说说就能实现的,需要全社会付诸持久的努力,这其中,尤须像红豆集团这样的民族企业,用发自肺腑的责任感和源自内心的深挚情怀,坚持用“企业行为”为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传统节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实事。
一件事坚持20年甚至更久的企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在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传统节日上,需要更多的像红豆集团一样的企业参与。(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