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2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旅游,不必扎堆找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陕西)羊白

  从春节开始,冠状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武汉封城,全国各地严阵以待,采取了相应措施,为避免病毒交叉传染,最好的措施便是呆在家里,尽量减少外出。有人调侃:不求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求烟花三月能下楼。如今芳菲四月,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出门已不必再登记,但疫情还未完全解除,小心为好,不要出远门。待在家里闷久了,闷得慌,想出门放飞一下,那就从身边开始吧。

  回想一下,我们太习惯“五一”“十一”这样的节假日集体出游了。每年的“黄金周”,国人都会轰轰烈烈地倾巢而出,所谓旅游。平时忙碌没时间出门,五一、十一这样大好的时光,可不能辜负,于是乎一窝蜂集体出动,挤景点,凑热闹,结果到处都堵车,上厕所也排队,至于那些热门的景点,更是大锅“煮饺子”,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最壮丽的风景已不是人文山水,而是“大人看人头,小孩看屁股”的热闹庙会。

  出于顾虑,免于麻烦,很多人会选择跟团,钱一交,就把行程外包了,好歹有人管吃管住,不用操心,跟着导游的屁股走就是了。结果呢,导游举着一面小旗,领袖一般,游客则像小兵,步步跟随,生怕掉队,整个流程按部就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匆匆忙忙,不容你有更多的时间去驻足,去品味,去留恋。如此这般折腾下来,一路上风尘仆仆地赶时间,本是心怀憧憬出来休闲放松的,结果是旅而不游。

  按理说,现在交通发达,平时两天的休息日完全可以出门走走。但事实是,自主旅游并未成为风尚。年休假难以落到实处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国人似乎还未养成出远门的习惯,毕竟,对普通百姓来说,休闲旅游的概念也就十几年的历史,在人们心里,把出远门依然看得很郑重,需前思后量周密安排的。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出行前除了要掂量经济实力,还得考虑交通,食宿,安全,被宰等等诸多因素。总之,是要“下决心”的,人未行而顾虑先行。这就好比一个刚富起来的人,虽然有了一定的存款,但还不习惯花钱,缩手缩脚的,不敢心想事成。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休闲可以使我们有意义地生活。”在古代,休闲旅游只有文人雅士才奢谈,是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象征。其中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当推“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其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率性和洒脱,着实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名山秀水不计其数。现在人们有钱了,自然想到要四处走走,活动活动筋骨,欣赏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增长增长见证,陶冶陶冶情操。可问题是,远山远水就一定美吗?我看未必。山不在高,水不在长。与其人云亦云地扎堆找累,何不先从身边的美景开始享受?罗丹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同理,我们身边未必就缺少美景,缺少的往往是被生活麻木钝化了的对美的感受能力。

  景在身边,景在途中。我身边就有一些驴友,他们收入有限,出远门的机会也不见得多,但他们对本地区的山山水水了然于胸,言之美美,因为他们周末时经常结伴旅游,或徒步、或骑车、或自驾,三两知己,徐徐而行,其怡情山水的那份悠然自得,着实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