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之如 文/画
中新网报道,中国科学技术部公布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对各项科技活动违规行为予以清晰界定,并明确具体处理措施。所列举的违规行为中,第一条就是在科学技术活动的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价等活动中提供虚假材料,实施“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
科学研究是最讲求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做事,来不得半点虚假,所谓“科学态度”,正是这个意思。可惜,科研领域也不是封闭的真空地带,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某些本就心思不纯的科研人员经受侵染,逐渐扭曲,而与人们印象中的科学人的形象不相吻合甚至大相径庭。上海某海归科学家,雇了农民工,用砂纸将从国外买回来的芯片的标牌打磨掉,然后重新印上自家的牌号,冒充自己的高科技“独创”科研成果。让人惊愕的是,如此拙劣的弄虚作假,却被一众高官和“专家”大吹特捧,当成了“为国争光”的重大科研成就,对造假者又是封官又是重赏,给了上亿元的国家资金令其继续“研究”。这一惊天欺诈大案,败露后,似乎也作了处理,但是,那么多曾经热心吹捧此事的各界头面人物,却只是沉默以对,好像此案在中国大地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样。至于此次科技部发布的《规定》中所提到的各项科技违规行为,人们更是司空见惯,而且早已生厌。有道是:
科技难容违规事,“关系”“招呼”责难辞;权力失控生乱象,反腐风起一扫之。
一定要追究科技界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究竟源自何处,其实人们心里对此也很清楚:许多年来,腐败恶习的蔓延早已不止于官场,而是渗透进了全社会的各个层面乃至各个角落,其中就包括科技界。中国科技这几十年来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进步,可以说每一步都浸透了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也与科技队伍始终坚持反腐败正风气的努力分不开。相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科技部新《规定》的颁布,对国家科技进步,对科技队伍的进一步成长壮大,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