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3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西北油田: 基础研究助推千万吨级油气田建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洋 高亚宾 郭忻

1.jpg

● 科研团队部署地震三维   李弘艳  摄

  作为西北油田“总参谋部”,勘探开发研究院立足塔里木盆地,围绕勘探开发矿权区块,精细攻关油气基础地质研究,带动科研创新及学科建设,推动油气高效勘探、效益开发。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科研人员聚焦科研瓶颈难题,主动攻坚克难,以油气资源基础研究成果创新创效,支撑千万吨级大油气田建设工程。

  支撑资源发展,推动油气高效勘探

  塔里木盆地近半个世纪的油气勘探历程表明,这是一个含油气层系多样、油气藏类型复杂、油气平面分布零散的特殊含油气盆地。面对难以捉摸的“交往对象”,科研人员用耐心和恒心,正在一步步掀开它的“神秘面纱”。

  通过扎实开展基础地质研究支撑油气资源战略发展,今年以来,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大打油气勘探进攻仗,持续推动高效勘探,取得了“两个重要油气发现、一个油气发现、三个好苗头”的丰硕勘探成果。

  加快扩大顺北。重点探井顺北52A井、顺北71X井先后获得高产油气流,证实顺北地区油气藏富集基础研究理论的适用性,拓展了顺北5号和7号断裂带的资源规模,成为顺北油气田增储上产新阵地。

  攻关山前大构造。天山南重点探井星火6井在古近系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进一步证实天山南地区断裂带控制圈闭和油气藏的基础地质研究认识,为山前带区块资源勘探提供了思路指引。

  探索塔北深层、突破盆地寒武。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资源战略接替领域之一。近年来,西北油田深化油气成藏基础研究认识,梳理出“由隆起区向台缘斜坡区拓展,由中深层向超深层拓展,由早期成藏向晚期成藏拓展”的深层勘探思路,指导了重点探井于深1井、且深1井的成功部署。

  服务科研生产,推进油气效益开发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形势下,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拥有巨大的经济、环保和社会价值,“油气并举”已成为西北油田2021年建设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战略规划。

  立足百日攻坚创效行动,西北油田科研人员围绕油气烃源岩发育、成藏期次、运移路径及成藏富集特点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利用野外地质剖面勘查、采样化验、室内模拟分析等手段,强化天然气藏分析研究。通过聚焦落实资源基础、加快滚动评价、优选突破目标、评价规模储层等四个科研攻关方向,西北油田着力打造出塔河稳产、天山南上产、顺北快产、顺南储备四大天然气发展阵地。

  作为亚洲陆上最深油气田,自2016年发现以来,西北油田科研人员持续推进顺北油气田的油气藏基础地质研究,深化碳酸盐岩裂缝-洞穴为特征的断溶体成藏模式分析,逐步明确主干断裂带控储控藏控富、分支断裂通源成藏的油气藏规律。根据基础研究认识部署的顺北501井和顺北52A分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截至6月底,顺北油气田累计产出原油超200万吨,天然气超6亿立方米。

  经过多年的开采,在低油价寒冬期,盘活存量资源,实现塔河油田等老区稳产效益开发,将有力支撑西北油田建设千万吨级油气田。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以来,为减缓塔河油田自然递减,西北油田科研人员精细攻关,深化对断控岩溶、风化壳岩溶、复合岩溶缝洞型储集体认识,重点分析储集体连通模式和剩余油气赋存特征。从而有效指导变调流道技术为代表的注水、注气驱替增油措施增产,上半年,西北油田老区生产原油近300万吨,产能保持在线运行。

  保障创新引领,促进油气学科建设

  近年来,勘探开发研究院以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主要围绕“台盆区碳酸盐岩海相含油系统,山前带碎屑岩陆相含油系统”两大领域,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形成了一套适合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的成藏理论,推动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勘探进程。“十二五”以来,以构造演化为主线,深化“构造-沉积-源储-成藏”制约勘探的关键性问题攻关,编制塔里木盆地基础地质图件700余幅,为选区评价奠定科学依据,也为顺北油田的发现提供了基础支撑。

  此外,根据中石化“三基”工作要求,由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建了西北油田地质基础实训基地(室内、野外教学点),旨在理论实践相结合,增强地质直观印象,提升科研人员综合素质,同时体现局分公司重视员工专业培训、人才培养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