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志军
企业精神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内容,所谓企业精神,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在美国称之为“企业哲学”,在日本称之为“社风”。
新时代的特征是变化,而企业间竞争的关键是能否带领员工迈向你所设的“卓越”目标。创造卓越的基础是文化。文化则要求密切关注组织与职工的需求。行为科学的延伸,即把重点从对个体行为的研究扩展到把全体员工、整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回顾企业精神的培育历史过程,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思考与启发。
一、 企业精神的培育,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我国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运用企业精神进行有效的管理。中国民族企业家为了加强竞争,以本企业的名字和振兴国威内容的企业精神开展生产经营。如上海荣氏兄弟在1900年与人合伙办了一个小型面粉厂,到1932年,他们成了中国民族企业家的魁首。他们的一个重要的经营诀窍,就是大力提倡自己的企业精神。其内容是“建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人弃我取,收旧变新”。卢作孚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在1925年就开始大力倡导企业精神,其内容是:“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民生精神,这是我国正式提出企业精神的第一批企业。
建国之后,我们也大力提倡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精神。如“大庆精神、孟泰精神”等,这对我国企业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推动,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改革的浪潮冲击中华大地,在市场拚搏和竞争中,不少企业提出了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对中华民族精神缩影的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内在的规律,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
进入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许多企业在实践中根据本单位实际大力倡导和培育新型的企业精神。如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北汽精神、一汽“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一汽精神等。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与新经济势不可挡,并逐渐发展为经济的又一驱动力。同时,工业化与信息化加快相互融合,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水平与生产效率。
进入新时代,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依托于此而发展起来的新应用、新消费与新生活方式,深刻改变了下国商业生态体系和商业文明,加速推动形成全新的市场体系和新的竞争秩序。这一阶段的企业精神现为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对新市场机会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企业精神的培育,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企业精神是群体的意识体系,归根结底它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所以它受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状况的制约、同时它又反映这种状况,反作用于这种状况。所以从我国社会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培育和倡导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更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样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才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培育企业精神的实践,给我们以下深刻的启示:
一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是一个求实的民族。这种文化传统一旦浸透于民族精神之中,便表现出正视现实的态度,具有立足于现实生活、朴实无华的性格。中华民族都讲究“脚踏实地”、 “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气节、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这种崇尚气节德操的传统使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和人民大众在内外困难面前,总是表现出无比的勇气和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刻苦耐劳的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愈是在挫折厄运面前,愈能激起抗争的勇气和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容、和平的民族,也是一个豁达乐观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达观闪着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只要持久努力,耐心坚持终会赢得转化的契机。一些企业注意发扬民族那种肯于吃苦、乐于服从、忠于职守、奋发进取、同心协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兴亡而奋斗的固有精神和道德风尚。巧妙地把它变为企业精神,用于指导办企业,使工人进了工厂,就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与企业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在一起,真正做到了“爱厂如家”。
二是企业精神是工厂优良传统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个体特点,它是继承了自身的优良传统而形成的。一家公司的成与败,真正差距往往可以追索到这样的问题,即这个组织到底能把职工们的干劲和才智发挥出来多少?卢作孚创办的轮船公司,大力提倡“民生精神”;青岛华新纱厂则用“华新精神”鼓舞士气。在这些“精神”中,都明确提出了“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以勤俭为信条”、“努力职务”的口号,字里行间透溢着振兴民族企业的自立精神、优良传统。
三是“企业精神”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在企业生动的反映,它是融汇了时代气息而形成的企业精神应该反映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变化总是不断向因企业提出挑战,迫使企业不断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向、管理行为、活动方式,因而企业的思想、观念也必然随之变化、更新。1949年后,工人成了新中国的主人,20世纪50年代初,“当家做主人、建设新中国”成为当时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反映在工厂就形成了“爱厂如家,努力增产”的企业精神。60年代初国民经济遇到空前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当时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反映在工厂就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厂”的企业精神, 80年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指引下, “勇于改革开拓进取”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精神。
三、新时代培育和倡导企业精神的思考
以企业精神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内外环境和多种因素构成的合力,而这种合力的构成,又离不开“人与文化”这个根。可以说,我们在决策正确、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致力于以共同的企业精神去创造一个命运共同体,使全体员工都知道要干什么,该怎么干。当我们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时,企业界都有这样的共识:要保持持续发展,企业应该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要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首先要培育自己的企业精神。当前特别要与时俱进培育和倡导以下企业精神:
一是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 “三P理论”强调: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 Of the people),企业是以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By the people),企业是为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 For the people)。建立 “以人为本”企业的企业精神,通常有以下特点:(1)把依靠全体职工办企业作为管理宗旨。(2)有一套发挥各级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体制。(3)尊重、关心职工,营造亲如一家的组织气氛。 (4)大力培训职工,重用人才。一些企业强调:“我们公司最宝贵的是人,推销产品比制造产品重要,而培训人才比推销产品更重要”,“我们的成功在于有高质量的职工”。
二是倡导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努力打造“双创”升级版,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创新创业主体日益多元,各类支撑平台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企业创新精神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当下,特别要培育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内容的工匠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倡导绿色、共享精神——从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到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按照用户“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提出的新要求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在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同时,全面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积极引导和鼓励绿色消费。不仅在国内承担社会责任,特别在国际化经营中,要注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造福于当地人民。
四是倡导合规、包容精神。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合规(Compliance)已经成为世界共同的语言,无论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巴西、印度、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都有着相似的内涵。即合规既有对法律法规的遵从,又有对道德与诚信的承诺。合规精神则是对合规这一价值理念的信仰与崇敬。同样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包容精神,要求企业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五湖四海的员工在今天的企业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企业找到发展的机会。 (作者单位: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