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智慧农机”成农民好帮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赵德斌

  农家少有农闲月,五月插秧正当时。眼下正是中稻插种的农忙时节,在江淮广袤的土地上,农民们积极投入农业生产,抢抓农时和土壤墒情,耘田、插秧,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近日,笔者在安徽省庐江县采访中发现,今年的插秧与往年相比却不太一样。

  在庐江县乐桥镇浮槐村种粮大户倪晋金承包种植的稻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台插秧机来回作业,抬升、放盘、下降插秧,在农机手的熟练操作下,一板板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均匀地植入泥土中,不一会儿水田里就铺满了片片新绿,生机盎然。

  与别家的插秧机不同,这台高速插秧机在机车头位置多了一个“小黑盒”。“这是合作社安装的‘北斗农机管家’。”自从插秧机装上聪明“大脑”,农机手赵家友甭提有多高兴。

  赵家友告诉笔者,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利用卫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信息,按照预定路径实现自动行进、自动对行等精准作业。整个过程中,农机手仅仅是辅助驾驶。

  “以往面积统计都靠人工测量,难免会有误差。现在通过‘北斗农机管家’,采集到的插秧机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里程、作业轨迹等运行情况便一目了然。”赵家友说,这样不仅能做到准确和公平,还可以方便自己更好地安排插种计划。

  “不在现场时,只要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时查看插秧机的工作情况。”倪晋金乐呵呵地说:“相比传统插秧机,智能化农机帮了大忙,可以节省人力成本,而且插秧作业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有了新农机、新技术的助阵,他对今年粮食丰收充满信心。

  让倪晋金吃下“定心丸”的,正是为他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双岗农机专业合作社。

  成立于2016年的双岗合作社,目前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1台、联合收割机38台、高速插秧机15台、植保无人机12架、其它农机具40余台套,社会化服务面积达20多万亩,已成为庐江县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双岗合作社加快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在机械上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仪和高清晰度摄像头等智能监测终端,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根本转变。

  随着“互联网+农机作业”新模式的开启,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使农业生产从人工劳作走向智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并帮助农民节本增效。同时,有效促进了农机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的精准管理,合作社也因此实现农机管理信息化、田间作业智能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经营服务网络化的“四化”。

  如今,自动化、智能化的农机正发挥巨大威力,成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双岗合作社理事长倪晋龙高兴地说:“我们不仅为本地农户提供农机服务,还实现‘跨区作业’,每年一到农忙季,全省各地都有种粮大户打电话邀请我们呢。”

  倪晋龙说,接下来双岗合作社将继续提升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农民劳动负担,通过引入实施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新服务,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双岗合作社农机提档升级只是庐江县农机自动化水平加深向农机智慧化迈进的一个缩影。

  “智能机械化和物联网是智慧农业必不可少的左膀右臂。”庐江县农委总农艺师吴周认为,“智慧农机”的应用和推广,正悄然改变着农业这个最古老产业的面貌,对推进新时期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吴周表示,今后,庐江县将进一步支持发展智慧农业,在提高土地托管服务组织化程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智慧农机”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由要素投入驱动转型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转型升级,更好地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