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哪些昆虫在“禁野”之列,应尽快列出“清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恩亮 公职人员

  山东省济南市多个村庄的农户把养蚂蚱当成“致富经”,通过养蚂蚱脱贫致富。然而,自今年2月全国“禁野令”出台后,蚂蚱养殖户们陷入两难境地,今后是否还能售卖和食用蚂蚱,目前仍没有明确说法。如今,今年第一茬蚂蚱已过出棚时间,部分蚂蚱甚至已经死亡,数千万只蚂蚱正面临“卖不了、放不下”的窘境。(5月13日中新网)

  尤其在山东,蚂蚱、金蝉是餐桌上最常见的两道美味佳肴。于是很多农户就养殖起它们,从而走出一条独特的脱贫致富之路。

  但是也必须看到,自从出台“禁野令”后,这一养殖产业受到了冲击。究其原因,无非是“禁野令”没有明晰哪些昆虫在“禁野”之列。因此蚂蚱、金蝉究竟能不能食,只能靠人们的认知,或想象,于是在概念模糊中,才影响了这些昆虫的销路。

  事实上,为了让养殖户吃下定心丸,“禁野令”出台后,国家陆续列出“禁野”“清单”。遗憾的是,这些“清单”只针对大一些的野生动物,并没有对昆虫这些羽量级野生动物列出“清单”。需要指出的是,但凡把昆虫列为野生动物,但凡有人养殖昆虫,同样要尽快对其列出“禁野”“清单”。毕竟养殖昆虫的规模、投入、周期,未必就比养殖其他野生动物的小,如果不重视这一块,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仍然大。

  当然,对于“禁野”“清单”的姗姗来迟,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国家立法机构。毕竟食某种昆虫,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国家立法机构也未必晓得,这就不能怪他们没引起重视。但是作为地方就不同了,当地人善食哪些昆虫,有多少养殖户在养殖这些昆虫,他们是一清二楚的。因此说来,他们要么及时向国家立法机构反映此事,以便在“禁野”“清单”中明确;要么通过地方立法,将其明确在条例中。断然不能跟着大众一起去模糊概念,这起码对养殖户是不负责任的。

  不过,在笔者看来,像蚂蚱、金蝉这样的昆虫,是没有必要对其“禁野”的。一则它们都是害虫,前者毁坏庄稼,后者寄生于树木,并且知了的叫声还特扰民。二则它们在食物链中可有可无,没有哪种动物离开它们不能活,因此影响不了生态平衡。三则把它们做成佳肴确实味美,且也不带所谓病毒,与其让它们破坏植物,还不如把它们变成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