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4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林德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播种绿色希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jpg

  ■ 田宏远

  初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春意盎然,塔里木河水清如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油区,绿树环抱着油井,管道在棉田边穿行,油井旁,羊群掩映在芦苇荡里,小鸟在沙枣树枝头唱歌。沿着S86卸油站到三号联合站的油路,采油三厂工艺技术员林德云顾不上欣赏大漠的春色,他徒步穿行在茫茫戈壁,正在对纵横交错的石油管线进行巡查和检测,为下一步的管线隐患治理设计方案。

  “走在这片充满着文化底蕴和美丽自然风光的土地上,感觉自己肩负的责任太重,落实绿色发展,企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林德云说。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地处生态链脆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油藏具有典型的“一超五高”特点,即油藏埋藏超深、高温、高压、高含胶含蜡、高含硫化氢、地层水高矿化度,该厂在石油开发和集输中贯彻“绿色生产,环保优先的理念”,依靠先进的工艺和严格的管理确保做到清洁生产,密闭输送,不让一滴原油污染环境。油气处理部数千台设备、纵横交错的管网流程、环环相扣的油气生产和处理工艺,每一个环节都有优化和提升的空间。作为承担油气处理工艺的主要负责人,林德云像一只不知疲倦的沙漠骆驼,每天奔波在站库之间,设计最佳的节能环保生产工艺,守护每一条油气集输管线绿色畅通。

  林德云戴着一副黑边眼镜,黑黑的脸庞,瘦削的身材,走起路来一阵风似的。徒步巡线回来,林德云又来到三号联合站天然气脱硫装置区,和技术人员一起调整生产参数。该区负压稳定脱馏装置是2018年西北油田落实中石化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而实施的一项“碧水蓝天”环保工程,工程采用国内先进的混烃物理脱硫新技术,通过负压气提脱硫工艺,将混烃中的硫化氢、甲硫醇等易挥发硫化物随混烃中的气提气从混烃脱硫塔分离出来,得到含硫合格的稳定轻烃,并能额外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轻烃。林德云从方案论证到组织实施,全程参与并组织,去年7月16日工程投运后,他带领技术人员3天时间完成生产参数的调整,10天探索出最优参数组合,不仅解决了原油在输送、储运中的轻组分蒸发损耗以及管线腐蚀穿孔等风险,轻烃质量指标达到国家二类轻烃质量标准,而且日增加轻烃、液化气副产品产量30余吨,年创效益两千余万元。

  林德云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工作日志,随时记录他在工作中产生的工艺革新的灵感和创意。近年来,他带领“1+1”创新工作室,完成了《轻烃站腐蚀治理方案》、《工艺管线腐蚀刺漏专项方案》、《工艺管线刺漏应急预案》《薄弱管线提示卡》的编写,完成了三号联负压稳定工程、轻烃站检修工程、MDEA喷射塔板改造工程、管线治理工程、储罐检修工程、S86凝析油改造工程等大型施工11项,新建污水污油池挥发气放空管线,控制挥发气放空;组织投运轻烃站LO-CAT硫磺回收装置,使站内硫化氢逸散明显降低;实施净化罐工艺改造,减轻罐顶安全附件负荷,减小原油挥发量,一系列工艺改造,大幅提升了站库本质环保安全。解决了设备、工艺、仪表、电气隐患问题50多项,做到了管线、流程投运切改准确率100%、及时率100%,2018年油气处理部全年副产品质量及污水水质合格率100%,C3+收率稳步提升至93%。

  “采油三厂地处生态链脆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之畔,古丝绸之路的交通、文化要道,如何在油气处理过程中贯彻‘黑色石油,绿色生产’的理念,让这里天更蓝、水更美,靠的是先进的工艺和精益的管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任重而道远。”林德云深情地望着苍茫的大漠戈壁,翻开一页新的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