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瑶 潘月斌 周先贵
三月的新疆大漠深处依然寒冷,江苏油田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巴州分公司S112班一直是中石化的“千吨英雄班组”,曾在2015年5月13日获的“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他们驻守的西北油田采油一厂最偏远的TK1118X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170余公里深处。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英雄班组保持着金牌不褪色,27名在岗员工放弃轮休,全力做好原油生产处理和倒运外销,延续了第一代“闯疆人”“驻守单井石油儿女献青春,亮剑大漠英雄班组铸辉煌”的创业豪气,管理的油井25口,每天倒运原油30车次,确保了原油生产不受影响。
这只是巴州分公司干部员工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里打拼新疆市场的一个缩影。

走出去——“捞油工艺”征服新疆大漠
2001年10月6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浪潮,江苏矿业一支由7个人、3台车组成的捞油小分队来到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西北塔河油区,如大漠的胡杨一般在这里生根、发芽、生长。谁能想象得到,这些习惯了水乡生活的江苏矿业人,“闯疆”后会承受多大的压力和艰难。
“当初在新疆,现场没有基地,员工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没有自来水,员工只能喝咸井水。夏天感觉像在蒸笼里烤,后背都晒得脱了皮;冬天则像是住在冰窖里,手脚都冻得开裂了。” 江苏矿业主任师窦建国是当年第一批进疆的创业者,言语中流露出当年的艰辛和无奈。
据回忆,刚开始甲方(西北油田)对捞油工艺不了解,只是先观望、考察和尝试,只给了S64一口捞油井。大家心里明白:如果拿不下这口井就得灰溜溜地滚蛋。对此,他们结合西北油井特点,自己动手就地改进捞油设备,制定捞油工作制度,不仅成功拿下了S64井,还在随后的T502油井施工中,经过三昼夜抽汲诱发自喷,产量稳定在每天70吨。紧接又通过连续四天不间断对S18井进行施工,获得日产量达92.6吨的喜人产量……这一连串的战果,不仅得到了甲方肯定,更是在甲方的信服和尊重中逐渐站稳了脚跟。
“为了生存,我们在两年多时间里,克服种种无法想象的困难,靠着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终于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第一批进疆的捞油工唐彪深有体会。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巴州人面对艰苦的条件,为了稳住市场,通过实施军队式管理、学校式教育和家庭式关爱的“三式”管理模式来锻造铁的队伍,很快进入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代运行市场,先后承揽了油井检泵作业、拓展北疆天然气市场等业务,逐步发展为一个集采油代运行、抽汲捞油、小修作业、天然气压缩销售等为一体的专业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目前,巴州分公司采油代运行业务管理着西北油田分公司四个采油厂400多口油井,抽汲捞油、小修作业进入西北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等市场,高峰期用工人数达1200多人,年产值过亿元。

走进去——“创新管理”叫响铁军品牌
“加药泵启停操作步骤是什么?静电接地报警器异常如何处理?缓冲罐液位计上升如何应急处置?”元旦前夕,江矿巴州分公司朱西锋、王云霞夫妇,在踩着塔里木河厚厚的冰层巡井的路上,夫妻俩对照“一册三卡”中的内容一问一答地进行学习。
“一册三卡”即:岗位操作手册,岗位操作卡、异常处置卡、应急处置卡。这是分公司员工人人必备的“口袋书”,为的是让每位员工能随时对照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三标”建设要求。
6-2计转站坐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戈壁滩上,是西北油田采油二厂26座站库里的标杆站。去年夏天,15名来自江苏矿业的女采油工来该站取经,为的就是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这15名女工原本都是江苏油田各采油厂的岗位骨干,业务过硬,但根据甲方规定,新入职员工必须经过岗前三级教育培训,经甲方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既然‘入乡’就得‘随俗’。”分公司副书记仝飞乐说。
撕下“外来人”的标签,把“打工仔”演变成“东道主”。巴州分公司党总支为了打造过得硬的队伍,
创造性开展了党建“1+3”品牌建设活动,实施“一融三量化”,即:横向与西北油田、地方政府社区进行支部共建融合;纵向在融入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上,把党员考核目标量化、承诺量化、积分量化。针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个层面,建立健全机制,分别实施素质、专家、明星等“三型”人才培养工程,将来自十几个省区的近千名员工,打造成一个纪律严明、具有良好执行力的团队。去年10月21日,分公司采油三大队“应急班组”员工,首次采用新工艺对TK842CH井(注气的油井)进行挂抽作业时,突遇井口发生溢流且越来越大,班长朱杰边汇报边启动应急预案,金煜、廖明德、张东杰等员工按照预案,将双闸板防喷器从悬挂器取送工具上部穿入并安装到位……全程仅用3分钟就控制住了井口,甲方第二天专门为四名员工召开了表彰会。
分公司多次在“三高”井管理和接标、抢投、治洪、防恐防暴等各类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取得好成绩,现场应急处置作为示范多次受到甲方表彰和实践推广。先后多次荣获采油一厂“英雄班组”、西北油田的“艰苦奉献示范班组”、自治区“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称号,一支善于打硬仗的铁军品牌在大漠深处越叫越响。在西北油田采油二厂2019年度代运行业务管理工作推进会上,江苏矿业巴州分公司采油二大队成为6家“闯疆”单位中唯一的先进集体。

走上去——“科技升级”多元拓市创效
2019年4月,《KZ1区块、KZ2-GP4区块合作开发工程项目》启动,这是巴州分公司首次在西北油田低效区块实施风险承包合作开发模式,在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油田采油一厂等技术力量支持下,广大干部员工充分发挥水乡石油人灵气,以“攻坚克难勇担当,创先争优站排头”闯劲,从两个区块的油藏研究和方案编制入手,实现了产量、工作量、价值量、成本等“三量一本”的深度融合,实现产量2532吨。“低效区块合作开发项目的实施,提升了低效区块的采油率,促进了西北油田与江苏油田人才交流,实现了双方合作共赢。”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厂长梅春明说。
这是巴州分公司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技术含金量,通过科研拓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破。
自2018年以来,分公司转变思路大力推进代运行+区块承包业务,先后承揽了采油三厂示功图、低压测试、抽油机维护、注脂等高附加值新业务,当年实现低压测试180井次,抽油机维护34台,创收90多万元。2019年再接再厉,先后成功收获采油四厂的技术服务和企管行政服务市场;拿下采油一厂、二厂、三厂的测试、泄压、注脂、无人机管道巡检等代运行+业务市场;扩大中石油塔里木捞油市场;12月19日,又成功中标采油二厂自备吊、挂抽更换井口等金额达300多万元的合同业务,全年共增加劳务收入1000余万元。同时还与家里的采油厂联手,成立顺北技术服务和企管服务等团队,让巴州分公司由过去简单低效的劳务输出向高质高效的技术输出迈进。
昨天你抗住了多大的压力,今天你就会受得起多美的赞誉。江矿人20年前勇敢迈出的一小步,换来了今天发展壮大的大跨步。“我们始终坚持市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抢占高端业务;始终坚持管理创新,优化考核办法,激发内在动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特色党建,建设一流团队。我们坚信一定能走出一条创新发展、高效发展之路,打造亿元级外部市场!”江苏油田2019年度劳动模范、巴州分公司经理陈增顺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