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夫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临全民小康的大考,基层对脱贫攻坚中的问题开展了“清零”行动。但是一些问题不仅复杂,而且处理起来也非常棘手,虽与脱贫攻坚关系不大,但事关脱贫攻坚满意度的问题,因而不能等闲视之。
形式主义是基层的痛点。“八项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形式主义是转变干部作风整治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整治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作过多次指示批示,基层在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整治形式主义的制度,对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一些帮扶干部在处理脱贫攻坚中的一些棘手问题上,总是绕道走或是在检查中想“临门一脚”,怎能在考核验收中交上合格的答卷。
“问题清零”需要干在日常。“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三保障”存在的薄弱环节正在补短板,然而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与脱贫攻坚工作相互交织,一旦解决不好就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成效。帮扶干部要消除解决扶贫以外的问题,是拔高群众期望的思想。因为我们是党的干部,为群众分忧解难是我们的职责。要结合梳理脱贫攻坚中的问题与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问题台账,逐一制定化解措施,并限期解决到位。是脱贫攻坚中的问题,要同乡村振兴等方面政策相衔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完善水电路网等级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是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等方面的问题,要争取司法、交通等部门的支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问题清零”要强化现场督察。离脱贫攻坚的考核验收的时间越来越近,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栏终不还”的坚定信念,在推进常态化防疫工作中,制定问题清零的责任清单,化解一件,销号一件,干在实处服务于民,这是人民公仆的本职。相关监督部门要依据问题清单,深入扶贫实地,督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实地为基层干部支招解难,协调部门的力量,实实在在地解决脱贫攻坚及其关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广先进地区的经验,促进“问题清零”工作。对一些把解决问题当形式,工作作风漂浮的干部,要以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硬气,促进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有效解决问题,提高脱贫攻坚的满意度。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同样照出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防疫与脱贫攻坚齐抓,进一步细化方案,常态化开展“回头看”中,找差距、添措施、补短板、强弱项,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