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以兵
据人民网4月30日报道,2020年1季度,国铁集团实现收入1883亿元、同比下降28.1%,净利润亏损613.8 亿元、同比增亏611.6亿元。国家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8.24亿吨、同比增长3.1%,旅客发送量完成3.78亿人、同比下降54.8%。
从上述数据看,铁路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54.8%,主要受此拖累,国铁集团同比增亏611.6亿元。这两项数据同去年1季度相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交通运输业是否铁路独家呢?其实不然。
疫情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全球同此炎凉。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公布,1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工业增加值、服务业活动、消费、外贸等都呈现一定幅度的降低。4月30日,交通运输部也通报了1季度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也很严峻: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8.5亿人次、同比下降58.4%,完成营业性货运量78.2亿吨、同比下降18.4%,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都同比下降,民航企业2月共亏损245.9亿元、创月度亏损纪录。与此同时,国际海运需求下降、航空货运运力趋于紧张,国际邮(快)件运力不足,维持国际物流供应链正常运转难度明显加大。由此可见,对国铁集团1季度客运下降和增亏的现象,理应客观看待。
再深入分析,铁路客运同比下降,实际凸显的是铁路部门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担当作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铁路部门主动停开列车达到七八成,努力减少人员经铁路运输的聚集和流动;同时对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活动最低限度运转需要而保留开行的列车,采取隔座售票、严控上座率、站车消毒、测温等举措,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而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以来,在组织防疫不放松的基础上,铁路科学调整运力,实现“一日一图”服务旅客出行,旅客单日发送量从最低83.3万人逐步回升至季度末323.4万,为复工复产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时刻畅通国民经济大动脉、激活国际贸易大通道,沧海横流中彰显“铁军”本色。在1季度我国营业性货运量同比下降18.4%的情况下,国家铁路货运却能逆势上涨3.1%,更是难能可贵。疫情发生后,铁路部门加强运输组织,积极克服装卸人员不足等困难,全力保障防疫、春耕、生产生活等重点物资运输,打通国内外供应链产业链,主动下浮货运杂费,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这些举措多管齐下,积极服务了企业复工复产,有效助力了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恢复。尤其是1季度中欧班列同比增长15%、陆海新通道班列同比增长120.6%,为全球抗疫积极出力,广受国际社会点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疫情防控常态化,砥砺前行不止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国际疫情防控形势却日趋复杂严峻,铁路部门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更有序推进铁路重点工作,如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深入实施货运增量行动、精准增加客运有效供给、统筹开好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班列。一项项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六稳”、 “六保”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