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玉萍 郑金国 胡强

●党员、采油管理二区副总监朱鑫(中)检查10—3计转站运行参数。
“江兵,今天我俩真是拼了,实现了当天安装,当天计量。”4月22日,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二区TH12545井场上,党员杜康和王江兵正在连接临时生产管线,准备计量产量。
TH12545井是一口距离计转站较远的油井。该井计划上作业,需计量单井产量。计量产量,需板车和吊车把50立方米的油罐运到井场,建临时生产流程才行。技术室主任杜康和生产安全运行中心主任王江兵精打细算,用自吊车把改制好的15立方米的闲置罐运到井场,连接生产管线。这样就节约了倒运费和吊车费5000元。
这是采油二厂党员落实“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亮身份、做表率,冲锋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的一个缩影。
急难险重冲在前
各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新提产量、降成本、创效益等攻坚行动中,不但冲锋在最前面,而且跑出了加速全力。
在各个采油管理区,党员干部跟班劳动,带领员工与时间赛跑,抢投新井,抢扶躺井,处置异常,争分夺秒投入到攻坚创效行动中。
采油管理三区:出台“一个提前、两支队伍、三个集中”的管理举措,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4月14日凌晨1点,经过多次修改后的更换12-13计转站掺稀汇管旁通总阀等两项施工作业方案终于通过。他们连夜联系施工所需的泵车、稀油车以及闸门、龙门架等物资材料,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
采油管理二区:从提升生产时效、降低油井异常、降低掺稀用油、降低站库异常着力,4月上旬上调工作制度11井次,日增油41.6吨/天;对高回压井切井口生产,降低回压对产量的影响。截至目前已实施3口井,持续增油45吨/天。
采油管理一区:3月27日,停运了5个小时的12-8计转站和TH12134油井恢复生产。4月3日,二联至TK614玻璃钢管穿孔,该区4个小时完成抢修任务。4月4日晚10点,TK601高压注水站发生故障停泵,该区组织人员连夜排查故障原因,恢复生产……
二号联合站水区老污油污水池1号罗茨泵突发故障,在抢修人员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党员突击队员立即投入抢修,经过一个多小时鏖战,成功更换好机泵,及时解除了险情,保证了生产的平稳。
保产增效跑在前
低油价下,最难攻关的就是如何多产效益油,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各支部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实际,细化优化挖潜增效措施,通过正激励、典型宣传等,激励党员跑在攻坚创效队伍最前列。
采油厂保效增效9大项目积极推进,优化搬迁业务,一季度节约费用15万元。搬迁业务一体化外包直接推动了运行维护一体化外包的实施,一季度,维护班预计产生费用40万元,井场维护费用降低133万元,综合降本93万元。
采油管理三区针对以往采用笼统的压井方式,将油、套一同进行压井,既增加采油成本,又增加压井液对井筒管柱腐蚀速度情况,运行调度范庆哲、管理区总监何强、主办梁洪云联手攻关,编写出具有参考依据的《常规作业井口试压前压井方式的判定》《油井异常处理后是否注稀油的判定方法》《使用稀油进行管道伴送的操作方法》。自3月份推行这三种参考依据以来,该区既减少了稀油用量、特车费用,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开发研究所聚焦“储量、产量、降本增效”三大目标,带领科研人员在优化结构、老区稳产、产能建设、单元治理发力,截至目前,提高采收率实施16井次,累计增油6530吨;快速推进产能建设,3月下旬新投产6口新井,全部建产,目前日产油96吨。
争当先锋做在前
全体党员争做“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先锋,在新井投产、老井复查、降本增效等攻坚行动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留下了一个个执着的背影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范庆哲:把每一项工作都当作精品来打造。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范总调”,但做起事儿来却从不“跑调”,一向严细认真。他有着多年从事运行调度的经验,再难的生产问题到他手里也会变得简单,并迎刃而解。
徐尧:把琐碎的事情做到更细致。“车班!车班!让老武把车开到队部门口”,刚放下手中的对讲机,他又拿起电话联系江矿负责人“上次的药品快过期了要及时处理掉,不然岗位员工吃了后果不堪设想” ……放下电话后,他拿出工作记录本,记录下这些琐碎的小事。这些繁杂的琐事,在他的手中都变得井然有序。
姚志鹏:与时间赛跑。身为采油管理一区副经理,负责生产运行保障、HSSE管理工作。他白天忙着开会、检查、考核、总结,到现场组织抢修,晚上还要负责安全培训学习活动,常常忙到很晚才回宿舍。大家称他为“和时间赛跑的人”。
王江兵:带头攻坚做榜样。作为采油管理二区运行主任,他把生产现场当战场,每天马不停蹄地奔跑在各个井站和施工现场,询问生产情况,解决生产难题,监督施工质量,保证生产安全平稳运行。“每天不是在井上,就是在施工现场,就没有见他闲下来过”,同事说他是工作“狂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