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李书忠
也许是成都处于我国南北分界线上、又加上北有秦岭、西有望断山的遮挡,以及稍微偏南的缘故,她的春天,气候宜人。
在成都无论是大酒店还是小饭馆,都是高桌子、高凳子。这也许和四川人的性格有关,你敬他一尺,他就会敬你一丈。如果顶撞了四川人,他会带着浓浓的川味,拖着长长的尾音叽里咕噜地抢白你一顿,理不屈、词不穷,让你心服口服。四川人吵嘴如饮“绵竹大曲”,辛辣中带着浓浓的醇香,充满了诗意般的内涵与韵律般的美感,这样的抢白少了戾气,多了些柔情,听它千遍也不感到厌倦。
从不矮人一“凳”的四川人,就事论事一点也不亏口,那股较真的劲头以及语调起伏不平的方言,就像冲出峡口的山洪,让人感觉有些“叛逆”,但“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无论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职业都始终拥有一种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也许这种文化品格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的。
四川盆地地势复杂,高山深谷纵横,从中冲决而出的滔滔洪水终归万里长江。得此山川、文化精神的哺育和滋养,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默默无闻中,蓄志待发,一旦突破“瓶颈”的束缚,冲出“最隘一个峡口——夔门”后,便大有一种誓不回头的豪迈气概,更有一番惊世骇俗的作为。
成都是个文化气息很浓的城市,不但有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历史人文古迹,而且,还有古朴典雅,传统文化气息很浓的宽窄巷子和锦里街。唐朝诗人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一诗中,专门描写了锦里街: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从古到今,锦里街那木质的房屋、传统的招牌都让这个旅游景点具有令人愉悦的历史美誉感。自古以来,成都人就有以文促商的优良传统,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他们不断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速度,不断打造升级“三城三都”超级城市IP的定位作用。正如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石磊解读成都人干事创业、只争朝夕的“鸭子论”:看着成都人不慌不忙、如同鸭子漂浮在水面上。其实,埋在水下的两只鸭蹼就像两支大橹正在暗中发力,在你还没回过神的空隙,一下就蹿到前面去了。
作为内陆开放高地,“一带一路”和长江沿岸经济带交会点的成都,现已与235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到了296家。成都的使领馆数量接近20家,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到了100多个,每年接待入境游客不下375.34万人次,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成都是个幸福指数特高的城市,并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花样繁多的风味小吃,也是风景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到了成都如不品尝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说明你还未真正体会到成都的传统饮食文化。细数成都的地方小吃,名目繁多,只能管中窥豹。如: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原料,制作精细,调味考究的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再看那热腾腾的担担面,用面团擀成面条状,在开水锅里煮熟后,热气腾腾地舀上一碗,再拌上用猪肉末炒制的佐料、卤汁,面条细薄,佐料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还有那用糯米粉抟成球,抛扔时发出“当、当、当”三声响声的“三大炮”香甜可口、不腻不粘又可化渣;也有那用古铜做成的传统火锅,中间一道不锈钢的铁壁,将铜锅内径弯成两个蝌蚪状的太极造型,一边蝌蚪里可放清汤卤,另一边蝌蚪里面可放红汤卤。入锅烫涮的原料可随个人的口味,或以毛肚为主料的红汤卤,或以宴席菊花为主料的清汤卤,两者合并美其名曰“鸳鸯火锅”。在火锅咕咕嘟嘟的跳跃中,麻、辣、鲜、香的气息,如幽灵一般丝丝缕缕地环绕在你的周围,挑逗着你的味蕾,摇荡着你的心旌。开涮时直把你吃得满头大汗、舌头发麻、胸口似有火山喷发……
成都天府之国,有种天生丽质般的美,到成都如情人约会,让人留恋不忘;逛过成都就会让人难以割舍,连南宋诗人陆游到过成都后都被成都的美景所陶醉,也不得不从心里发出了“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