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万亿元、净利润130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1.8%和58.8%。其中,3月份当月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已恢复至1月份水平。
这是4月20日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公布的首季“成绩单”。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下一步将实施“硬核”举措,坚决遏制效益下滑势头,尽快实现稳定增长。
深化改革强动力是其中重要举措之一。据透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形成了初步方案,目前正在履行审批程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快出台。2020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将在混改等七个领域重点发力,中央企业将稳妥开展并购重组,加快产业链升级补短板。
一季度超八成央企营收下滑
国资委数据显示,一季度超过八成中央企业营业收入下滑,57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26家企业经营净亏损。
彭华岗分析称,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内外需求萎缩、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部分能源类央企执行国家政策向全社会让利,在市场和政策的叠加影响下,石油、石化、航空、汽车、电网等企业收入效益都出现深度下滑。
据统计,一季度中央企业执行国家降电价、降气价、降路费、降房租、降资费等有关政策,降低社会用户各类成本超过450亿元。航空企业、石油石化企业总体亏损,汽车企业一季度同比减利100亿。
抗疫防疫的成本也影响企业效益的增长。受疫情影响,人工、材料、物流等成本大幅度增加。一季度,中央企业百元收入支付的成本费用同比上升2.4元。
“从整体上看,虽然多数中央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效益恢复增长面临巨大压力,但各企业都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挽回损失,总体运行还是保持平稳状态。”彭华岗称。
他表示,随着国内经济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已经出现了积极向好的迹象。
实施硬核措施尽快“稳增长”
据彭华岗介绍,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在动态完善疫情防控举措的同时,实施开拓市场、深挖潜力、加快升级、深化改革以及防风险、守底线等一系列硬核举措,坚决遏制效益下滑的势头,尽快实现稳定增长。
在千方百计拓市场方面,要巩固开拓国内市场,加快现有项目建设和订单生产的进度,主动对接地方投资建设需求。并且,积极做好国际化经营,抓好“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实施和推进。
据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夏庆丰介绍,近三年来,央企每年海外投资金额都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产能合作、技术研发、工程投资等诸多领域,未来要进一步做好国际化经营,不断巩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多措并举深挖潜力方面,中央企业要加大降本节支增效的力度,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要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力度,加快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的剥离,加快清理低效、无效参股的股权。
防风险守好底线也至关重要。“除了处置‘僵尸企业’外,要努力做到出资企业不出现倒闭和大幅度降薪、裁员,不要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彭华岗强调。(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