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铁军, 在塔克拉玛干跟时间 赛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风季来临,项目施工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现在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把复工复产的富源项目效率提上来!”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山地一队经理黄在明,说出了山地铁军誓要打赢这场硬仗的决心。

  自3月16日富源Ⅲ区三维地震采集项目正式复工复产以来,面对一望无垠的沙海,感受着4月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季特有的尘暴,物探人迎风而上。

  富源Ⅲ区三维地震采集是西南物探分公司迄今承担工作量最大的项目,任务重、工期紧、排列片大,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至关重要。西南物探分公司确定由山地一队、山地三队组成联队,汇同五支专业化工程队,实施集约化作战,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复工复产后,员工们一方面针对季节性气候变化重新识别一级风险源7个,应用高清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室内施工设计,精准精确落实技术方案和地质任务;一方面在风沙来临之际建立“电台中继+数字电台+卫星电话”生产指挥系统,实现全区通信信号100%覆盖;投入清障小组40个、推土机40台,循序修建沙漠格架道路,为打赢这场硬仗奠定下坚实的技术保障。

  技术组副组长晏丹江,根据工地内分布着的沙漠区、浮土区、盐碱区、冻土区的不同特点,为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带领着技术组的党员突击队,分赴不同地段认真调研新型检波器埋置方法。

  沙漠区,护目镜、防尘口罩、防沙靴子,仍挡不住肆虐的风沙,仅仅一周时间脸上就被吹得皴裂起一道道口子;浮土区,沙丘边缘的浮土一般在10-20公分左右深,最厚的地方能够达到40公分左右,一脚踩下去能漫过膝盖,也是一周的时间,晏丹江徒步约130公里,换了1套工装、3双鞋子,每次洗漱都被人嘲笑跟个“泥猴”似的;去盐碱区和冻土区的人干的基本上是体力活,挖坑测数据,愣是一砸一个白点,干的时候热火朝天,回家的路上却冷得瑟瑟发抖。

  大家齐心协力总结实施了“四种埋置法”;围绕施工设计和采集目标,制定了周密的提速计划表和关键时间节点考核表;各工序单元定期开展桌面推演,将额定工作量细化到每一天,发挥最大施工效率,为打赢这场恶仗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

  面对紧张的工期和春季沙漠施工的各种困难,钻井工程中心四队经多方协调筹集人力资源和设备,共计投入皮轮钻机100台、手摇钻机30台、沙陀钻机6台,全力确保项目钻井任务顺利完成。

  “春季在沙漠中进行物探施工确实很伤脑筋,工地上的风沙说起就起,刮起的风沙无孔不入,回到住地跺跺脚身上的沙子就能落一地。”在S178测线上,钻井机长邹志刚讲述了春季施工中的感受。

  特别是在沙漠区,沙陀钻机本来就需要大量的水和泥浆作为钻井液,施工用水量大,邹志刚就和队员们每隔两三百米在钻机周边寻找适合挖蓄水坑的地方,光这一项工作就要耗去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幸好新疆这地方天黑得晚,不然真不敢保证每天打3口井的基本工作量。”从他憨憨的笑容中,看不到埋怨和不满,有的只是复工后的喜悦和对回家的美好憧憬,尽管他和队友们每天都保持着9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体力劳动。

  截至4月13日,项目测量、钻井、下药作业已完工,当日采集1313炮,连续25天保持采集日效率过千,累计完成采集112132炮,项目综合进度达91.4%,有望5月初全部完成。(张野 段毅 万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