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7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都市犀浦街道抗“疫”志愿者 谱写了一曲曲勇于担当的时代凯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周安才

  自全面启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每天都能见到举着飘扬的党旗、迎风招展的团旗、身穿醒目的“黄马褂”、活跃在各小区、各楼宇、各道口、各车站、各市场、各防控卡点,各服务网点的志愿者队伍,一支打赢“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称赞的生力军。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犀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决策部署指示精神中,立即发动各方力量投入战斗状态;在建立各项管控体系、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坚持压实主体责任、严防各重点关口的同时,组织了党员、团员、青年、巾帼、群众、大学生、退伍军人、社会组织等80余支、12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闻令而动、主动请缨,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与家人团聚,毅然投身抗疫第一线,成为疫情防控的生力军,成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服务员”。

  在疫情防控中,志愿者们服从组织,听从安排,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亮身份树形象;带头学习科学防疫知识,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敢于同一切不利于疫情防控的言行做斗争;带头遵守各项防控规定,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加强自我防护、自我约束的同时,带动广大人民群众提升防疫能力;带头抵制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犀浦街道的志愿者们,在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时刻冲锋在防控第一线、坚守在防控第一线、奋战在防控第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真正扮演了“先锋员”“宣传员”“监督员”“守门员”等重要角色;他们没有星期天,推迟婚嫁期,“5+2”“白+黑”地进小区、搞调查,上楼梯、搞摸排,摸实情、搞追踪,发资料、搞宣传,送温暖、搞发动,蹲卡点、搞值守,解疑难、搞翻译,清垃圾、搞消杀,测体温、搞询查,搞采购、送服务,搞巡逻、驱聚集,搞统计、填报表,免费义务为抗疫工作人员送午餐、送泡面、送茶水,送水果、送雨伞、送物品。犀浦街道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与广大志愿者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是他们感人至深的行为举动和无私奉献,给新时代的凯歌注入了更加优美动听的音符。

  1月28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最好玩的农历大年初四,但对浦兴社区岷江小区一对年轻夫妻说,却是他们坚守在防疫工作岗位上的第4天。丈夫王祖斌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当他听说“社区需要在春节期间进行全面消毒杀菌,以保证社区内每一位居民的健康安全”这一消息时,他毅然决定取消春节休假,主动联系工作人员,请求参与到全辖区消杀工作。就这样他连续4天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王祖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贤内助的妻子杨玉芬则在浦兴社区办公室里录入排查登记的住户信息。由于时间紧、人数多、任务重,她敲打的键盘一刻也不曾停歇息,同样体现出了一个基层党员志愿者在关键时刻的使命担当。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共产党员,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在祖国召唤我的时候,召必回、战必胜。一天当兵,一辈子都是兵,为了犀和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必须上防控一线,不能退缩”。退役军人志愿者杨廉说道。1月26日-28日,杨廉和社区其他同志仅用3天时间便完成了社区6748户2万余人的排查任务。

  “你昨晚在医院上夜班,今天又跑到社区来值守?太辛苦了,你还是回家休息吧!”曾秋是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的年轻护士,疫情以来,她主动报名成为了犀浦街道大都会社区的一名抗疫志愿者。1月31日,下班在家休息的曾秋看到大都会社区正在招募志愿者,她立即报了名。上门排查、张贴宣传资料、给业主测体温、参与封闭式小区管理、为返程人员登记、办理出入证、劝导居民少出门、出门戴口罩等工作,成了曾秋的“兼职”。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来,曾秋已累计上门排查300余户,电话排查200余户,门岗登记接触业主1000余人,录入排查登记信息2000余条。“你每天都这样加班加点工作受得了吗?”每当被身边同事问起时,曾秋总是笑着答道:“年轻人多做点是应该的。”

  犀牛社区一对父子居民得知社区正在开展入户全覆盖走访排查,便主动报名参加。1月27日,父子俩在走访完小区后,28日又接着电话联系那些买了房没有在家的居民。据了解,父亲名叫李宇宾是辖区一家企业职工,儿子李炎钊是成外高三在校学生,今年刚被保送到南开大学。问起李炎钊为何要参加社区志愿者时,小伙子讲道:“是暑假参加南开大学夏令营时受到的触动。”他说:“南开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2019年是这所大学100周岁生日,学校发出的校训振聋发聩,就是著名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深深地烙在了小炎钊的心里。几天前他在网上了解到犀牛社区需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者时,便主动在微信群里报了名。“我知道这里人手短缺,虽然我只是高中生,但我将要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祖国有需,能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感到非常有意义……”小炎钊对笔者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