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强化设备管理 延长企业设备资产寿命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资深管理顾问 蒋坛军

  设备资产占企业整体投资资金的比例会有较大的变化,在有些行业可高达50至80%。但即便在资金占比不高的企业里,投资方自然也希望物尽其用、物超其用。因此,在确保法规符合性、产品质量等前提下,设法延长设备资产寿命从而达到投入产出比最优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贯穿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应着眼于设备资产的全寿命周期,考虑各阶段可采取的寿命延长举措,阶段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计、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技改、闲置与保管等。

  识别缩短设备资产寿命的影响因素。不同行业的设备资产,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会不一样,应依据本企业设备资产的历史数据、同行经验等信息,掌握每一台主要设备资产的原理与结构,并识别出每台主要设备各个部位的寿命缩短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设计不当、安装缺陷故障、不适合生产/质量要求、不合规(安全、环保、职业病、能耗等)、不利的环境(水灾、老鼠咬坏等)、人为破坏(不按规程操作、超载、搞破坏)、使用不合格的备品备件(包括润滑油脂、维修材料)、维修或技改质量不达标、可维修性较差(没法开展维修)等。占比较高的因素是:故障、野蛮操作(不按规程操作、超载、带病作业等)、使用不合格的备品备件、维修或技改质量不达标、设计不当、安装缺陷等。

  延长设备资产寿命的举措。应基于每一主要设备的健康状态,判断剩余寿命,设立要延长寿命的目标值,然后策划所需实施的举措、责任者、执行起止日期、所需资源等,并评审可行性与风险、估算投入产出比。所需实施的举措可包括但不限于:

  设备资产的设计和选型阶段,思想务必要从“给啥设备我都用”转到“我要买满足要求的设备”。例如:进行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并采取预防措施;检查可维修性(例如拆装的便捷性、备件的可获得性等);验证法规符合性、与工艺要求的吻合性等。在设备资产的制造和组装过程中,如果可能,应进行监工。在安装和调试阶段,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逐步核对安装质量。禁止野蛮操作和野蛮维修。采取精准的维修策略,例如:自主维护、点检、润滑、计划维修、状态监测、智能维修、技改等;只使用合格的备件与材料,并且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测和监督。

  针对不利的环境(水灾、老鼠咬坏等),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例如:飞鸟对飞行中的飞机有较大的威胁,一家飞机场想了很多办法去拆除周边山林上的鸟巢,但效率不高、效果不佳。后来他们用了几只猴子来爬树拆鸟巢,又快又准又彻底。建立配套的监督和追责机制,例如执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等。

  验证有效性。先要设法使用到设计寿命期限,否则谈延长设备资产寿命就是个笑话了,应定期、不定期验证所采取的举措的有效性,以便及时进行优化。

  人才育成。应通过培训、观摩、演示和考核等途径,促使相关人员具有爱护设备资产的正确意识,摒弃“对异常习以为常(Normalization of Deviance)”、“把缺陷视为正常”的错误观念。相关人员需要掌握贯穿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管理技能,例如:设备原理与结构、设备缺陷产生机理、预防或改进缺陷的举措、常见的维修策略、延长设备资产寿命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素质合格的人才,是延长设备资产寿命的首要基础。比方说,设备资产的运动部位的故障,约60%是因为润滑管理失当。但我国设备资产管理人员对润滑管理的认知,仍较多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初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局提出的“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润滑五定”虽需继续沿用,但其内涵不充分,已远远滞后于时代的管理需求。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有些企业连“润滑五定”都尚未做到位,就更未能掌握国际机械润滑理事会(ICML)于2019年发布的ICML55.1全优润滑管理体系了。

  看到有些设备资产远未达到设计寿命却被提前报废、新设备因选型失当而“夭折”时,我总是不禁想起了一个案例:1910年,西门子为昆明市石龙坝水电站提供了两套发电机组,尽管历经战火和自然灾害的洗礼,时至今日其中一套仍在正常运行,源源不断地为当地提供电力。

  发电机组的正常寿命一般是二三十年,但石龙坝水电站的发电机组寿命超过一百年了。这显然是多管齐下、综合努力的结果:优良的设计、对机组健康状态的精准把握、科学地操作、精心地维护等。

  万物皆有灵性,设备资产亦然。如果我们善待和设法延长设备资产的寿命,它们则会报以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加以回馈。

  (注:本文参考了南方电网生产设备管理部《如何让设备更长寿?——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