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按下复产“快进键” 跑出生产“加速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作为高端出口产品,以其超强的动力系统、卓越的机动性能、超强的火力系统、坚固的防护外壳,某装备自首度亮相以来,倍受外方用户广泛青睐。当承担的该装备某部件需要紧急优化加工时,北重集团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跑出生产“加速度”,用北重速度诠释“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责任和担当。

  准备——开辟绿色通道

  3月9日上午快下班时,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604车间领导接到公司重要来电:某主战装备中由公司承担的一个重要部件,需要紧急优化加工,并需第二天交到总装单位装配调试,希望车间把这个重任承担下来,紧急加工3件部件。

  此任务事关客户外贸合同交付。公司副总经理芦正伟坐镇主持,开辟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安排部署,组织物资保障部、604、704车间等单位迅速投入战斗。

  当天14:30,设计人员将图纸拿到604车间,车间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消化图纸,研究加工方案,准备刀夹量具。物资保障部紧急下料,原料在最短时间内送到了604车间数车2班刘继宏的车床旁。按照事前制订的加工方案,刘继宏立即投入生产,承担起第一道毛坯粗车工序。

  晚上18:30,车间及时将3件零件送到704车间进行表热处理。

  承诺——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704车间主任马战勋接到公司任务时没有过多考虑。但当他看到图纸后,他发现任务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是该零件材料为20Cr13,属于高温材料,淬火必须在1000℃以上才能实现,而车间高温真空炉正处于维修阶段无法生产;二是零件结构复杂,不好控制热处理后变形超差;三是即使改为高中频加热淬火,短时间内选择好适配的感应器有难度。

  “既然承诺了,不管有什么困难也要克服。” 马主任心里这样想道。于是马战勋召集精兵强将开始谋划。他考虑到高中频加热淬火变形问题,及时采纳了支部书记胡建军半成品来料热处理的建议,并由他负责半成品来料状态的设计。后来他们考虑到感应器适配和加热效果,选择高中频两台淬火机床生产准备,同时备2套备选感应器,已备加热试验之需。

  从晚上18:30零件送来,首先在高频设备试验,操作者孙鹏、程建力立即进行加热试验,没有达到零件材料淬火温度要求,后果断改为中频加热试验,淬火温度虽能达到但淬火后硬度质量不均匀。经多次反复加热摸索调整电源参数后,终于达到了均匀加热的淬火要求。最终于20:20完成了3件零件淬火,转入回火工序。为了保证零件不返工,回火选择保守工艺参数,在午夜1点半完成回火任务。

  品管部检验员王雪检验报告说:“硬度检定合格 。”

  检阅——创造北重速度

  凌晨1:30,零件返到车间,早已等候多时的刘继宏立即进入第二道精车工序,经过5个多小时连续作业,3个零件于3月10日早上7:00转到加工中心4班李宇翔的手中。早在头天晚上,李宇翔就已根据加工要求编好了加工程序,经过4个多小时紧张作业, 3件零件再次转回数车2班王士良手中进行配套、精车。最后,李宇翔于中午13点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加工。14点3个部件摆在了车间办公室,接受了公司领导和设计人员最终“检阅”。

  从图纸到位、消化图纸、设计方案、原料供应,到毛坯粗加、表面处理,再到产品精加、配套、再精加一系列环节,物资保障部、704车间与车间密切配合,在短短24小时,完成了重任,啃下来这块“硬骨头”,创造了“北重速度”。

  近年来,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强化以合同履约为目标,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隐性流水线”为组织方式,统筹优化从原料投入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要素,通过强化改革创新、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服务保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实现快速生产和均衡生产。各生产单元在“全流程隐性流水线”生产管理组织模式中,强化互联互动,做到职能部门与生产车间的联动,总装车间与配套车间的联动。推进“一车间一产品” 的经营理念,在车间管理人员中不断强化“每个车间生产的零部件即产品,每个车间都有产品产出”的思想,结合各自实际精准补短板,合理安排产能,严格按照网络节点组织生产,努力实现在重点上有保证,在难点上有突破,在薄弱环节上有弥补,形成了生产任务顺利推进的强大合力。

  (郭新燕 韩艳玲 郝志航 胡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