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5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戈壁滩上党旗飘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党建工作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江杰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的戈壁上,塔里木河蜿蜒流过,流域内胡杨成林,红柳茂密,拥有近三百名员工的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在塔河油田坚守了十年。十年,他们为国家贡献出近千万吨原油,用自己的双手建成了一个智能、效益和先锋采油厂。在他们用人生讲述的石油故事里,党旗引路,党员带头,走前人未走路,做前人未做事是其中最精彩的章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三厂人上产的能力,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当他们把“缝洞”型油气藏递减率控制在15%以下,为完成今年年产原油126万吨奋斗时,整个三厂的政治思想氛围,也因“活力党建”的建设而生机勃勃。

  党委:立足实际抓党建

  一直以来,采油三厂的党建工作在西北油田年底党建考核中,名次总在三、四名之间徘徊,这与多年来形成的“三厂永远争第一”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差距。

  为了打一场翻身仗。去年年终考核后,采油三厂党委连续开了三天闭门工作会议,党委书记战征说:“党的建设要成为三厂发展的引擎和大脑。两级党组织都要具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勤奋的大脑和善于创新的大脑。要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想出解决的办法,并且不拘泥已有的思维。按照这一思路认真剖析问题,分析原因,形成措施。”一条立足三厂实际,根据三厂生产经营特点,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思路就这样清晰起来了。

  他们首先通过分析使三厂党建存在的问题显性化:一是虽然每年都能完成上级党委布置的工作,但主动性不够,创造性缺乏,党建工作表面化,碎片化,没有形成一条主线,把各项工作以一贯之的串联起来,统领起来。二是对党建工作缺乏总结提炼和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三是党建工作没有一套科学的,可行的,可量化的体系,下边工作凭经验,上边考核凭感觉。

  他们首先整合目前党建工作的思想资源,确定党建工作的主线。他们认为,这个主线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三厂特点,而且还应必须是三厂两级党组织多年探索的经验总结。经过多次讨论,他们把油气处理部建立“活力党支部”的经验,做了丰富和提升,确定了三厂党委工作的主线为“活力党建”建设。提出了“党委有思路、支部有能量、党员有干劲”的工作思路,激活党组织的每个细胞,让党建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有了这条主线,他们又提出了“活力党建”的 “三个深入、六个到位” 建设路径和目标。三个深入是:深入生产科研一线;深入管理重要环节;深入职工内心。六个到位是:思想教育日常化,政治引领做到位;支部建设特色化,主题活动抓到位;党员管理目标化,示范作用树到位;生产经营可视化,关键节点管到位;人才培养层级化, 创新激情调到位;家园打造亲情化, 温暖关怀送到位。

  支部:先进文化感染人

  作为基层战斗堡垒的党支部,在生产任务重,安全环保管理压力大的一线,能够发挥领导中坚作用,必须有满满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从哪里来,如何发挥作用?是需要对各支部党建工作进行总结,从自身的历史发展寻找未来,才能使制定的措施有根据,接地气,实行起来有效果,而支部建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三厂共有两个采油管理区、油气处理部,开发研究所、生产运行科、井下作业管理部和机关,共7个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开始和正在形成各自的特色。油气处理部党支部提出的“活力支部”建设,从关爱每一个普通党员、普通员工入手,把处理部建成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读书活动,演讲比赛,谈心谈话和文体活动,让大家身在偏远荒漠,享受多彩生活。

  开发研究所党支部倡导“小蜜蜂”精神,在党员的带领下科研人员一口井一口井攻关,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解决。针对我国埋藏最深,含硫最高的“缝洞”油田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后期开发的综合技术体系。比如注水提动用,注气稳油水,仿底水注水,仿压裂注水,单阁楼注气,双阁楼体注气等等。这些技术的形成是“小蜜蜂”一样勤奋的技术人员心血的结晶。每一个夜晚,开发研究所的灯火会亮到深夜,22:00的夜餐供应也成为了他们的标配。

  采油管理一区党支部地处在胡杨保护区内,工区处处胡杨,遍地红柳,他们希望党员队伍能够像红柳一样在群众中扎下深根,每个党员都能像胡杨一样高高挺立,搏风击雨。他们提出了“集体做红柳,个人做胡杨”的党支部文化,使整个一区呈现出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当三厂承担了中石化集团公司智能化油田建设的试点任务后,一区成为试点中的试点,通过三年奋斗,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单井远程控制,计转站无人值守。在新技术领域,他们也像红柳胡杨一样,扎下深根,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党员:模范作用引导人

  三厂的党员有一个标配,就是每个职工上岗必须佩带的工牌上边,有一枚金光灿灿的党徽。工牌上写着姓名、职务、岗位和联系方式,它既是标志,又是遇险急救时关系着人的生命。而党徽则区别了政治身份,它代表的是一种示范一种引领。

  在三厂,党员是光荣的,也是让人羡慕的。党员可以优先被挑选进抢险突击队,党员可以优先被挑选为攻关团队的成员。开发研究所科研项目负责人80%都是党员,油气处理部有一个新疆自治区命名的工人“技师团”70%的老技师是共产党员。采油管理一区督察组因为艰苦,责任重大,很多人不愿意去干,党员比例是很多班组最高的。自治区级的“国宏技改室”负责人,共产党员杨国宏拥有15项国家发明专利,今年他准备再带2名徒弟,目前还有4项发明已经进入试用阶段。采油管理二区党员金化线拥有13项国家发明专利,他说今年自己申报了2项,开题了2项,希望今年能追上“老杨”。32岁的青年党员秦雪源,是油气处理部主管安全的副经理,一遇抢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他说自己喜欢肩上有担子的生活,享受身后千军万马的感觉。一区党员高红江,似乎永远都是风尘仆仆的模样,采油管理一区300多口生产井,上千平方公里作业工区,让他天天有走不完的巡察路,大家说,他不是在现场督察,就是走在现场督察的路上。在督察中,他慢声细语,态度诚恳,却坚持原则,奖罚分明,他帮过很多人,也罚过很多人。但提起他,大家没有不佩服的。为了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干劲,采油厂党委制定了“两计划一平台”的人才战略,一个计划是旨在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党员成材培训计划”,每个党员根据自己的个人意愿和岗位需要,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培训,有学历教育,专业培训,还有针对晋升职称的培训。另一个计划是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新党员发展计划”,把思想好,求上进,在生产、管理、科研一线的骨干和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然后,搭建一个公平竞争,公正晋升提拔的平台。让党员通过自己的优秀表现,以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去年以来,全厂新提拔晋升科级干部14人,向局、分公司输送优秀干部8人。

  地处边陲一隅,孤悬沙海一角,虽然地处荒凉,条件艰苦,因为党建工作有内容,有根基,有创新,有活力,使全厂上下气氛活跃,积极向上,大家有事业,有希望,有奔头,干得舒心,累得愉快。一些曾经动摇想离开的人不走了,这两年新分来的大学生很快安下了心,很快适应了工作。这群身着红工装的石油人,抛家别舍,远离亲人,在戈壁上早出晚归,一天忙忙碌碌的忙着。也许在别人看来有些艰苦和孤独,但因为有一种精神的鼓舞,一面旗帜的引领,让这个地方,让石油事业充满了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