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西北油田:深入地下6000米 精准施策驱油龙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石立斌 程露

  塔河油田为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伴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通过常规注水手段已经难以持续高效开发,为有效动用注水无法波及的位于储集体高部位以“阁楼油”形式存在的剩余油,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坚持创新求效,优化技术方案,加快推进注气三采技术成为提高采收率重要手段,同时建立分析单井储剩余油动用状况和井间储集体剩余油赋存状态的识别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别制定相应挖潜策略,今年以来,通过注气三采实现日增油640吨,累计增油7.69万吨的良好成绩。

  单阁楼体裂缝屏蔽型剩余油——注提结合助力油体释放

  碳酸岩盐油藏裂缝系统发育,底水沿高导流通道快速水侵,导致水淹,含水曲线主要表现为快速上升,阻碍油体能量释放。油井见水后产量直线下降,常规手段治理难度大。

  油藏开发人员在低效井排查中发现,TH10365井在2015年初含水快速上升后,日油能力仅1吨/天,当时对该井进行注气50万方并配合小工作制度开井控水生产,但控水效果不佳,首轮注气仅增油710吨。

  技术人员再次对TH10265井进行低效原因分析,结合三定资料分析认为该井属于单阁楼体,含水快速上升主要因剩余油被高导流裂缝所屏蔽,底水能量一般,决定放大生产压差,释放弱势通道剩余油。

  详细分析后,技术人员及时调整对策,再次对该井实施注气并配合提液生产,补充油体能量的同时放大生产压差助力释放油体能量。2017年周期注气60万方,开井后上调至最大工作制度生产,周期增油达1394吨,效果提升显著。今年以来,采取相同方法实施4井次,增油0.5万吨。

  串联多阁楼体剩余油——阶梯注气动用远端阁楼

  随着油田进入精细开发,技术人发送员通过分析发现部分井发育多套阁楼体,这类井近井剩余油挖掘已较为充分,远井的剩余油仍然具有大的挖潜空间,但是常规注水和小规模注气的手段波及范围有限,难以动用远端剩余油。

  为挖掘远端剩余油,加快增储上产节奏,技术人员组成挖潜增效小组对TK877X井进行挖潜攻坚。该井位于S91单元,主要受控于T707断裂,底水发育。2016年前带水生产,生产末期日产油仅4吨/天,含水80%左右。16年底开始进行注气替油,前两轮次注气效果呈变差趋势,周期增油由1037吨下降至411吨。

  技术人员依托三定资料,立体分析该井储集体结构,判断该井属于串联多阁楼体型,剩余油主要集中于多个阁楼体的顶部,前两轮注气效果变差主要因注气规模小,气顶未波及远端阁楼体,找到原因技术人员对症下药,采取阶梯式注气,逐级增加周期注气量,确保油井能量持续升高,驱动人工气顶横向运移,达到扩大储量动用的目的。通过将周期注气量由首轮次的50万方逐级调升至100万方,周期增油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单周期增油从1037吨上升至2423吨。自实施阶梯式注气后,累计增油6782吨。目前该井注气后自喷生产,日产油上升至12吨/天,含水1.3%。

  纵向并联型阁楼剩余油——段塞注气均匀动用纵向阁楼

  在前期单元注气过程中,大多采取笼统注气的方式,只要把气一次性注入井内,把井间剩余油驱替出来就算达到目的,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弊端,部分井注入的气体会沿着优势通道进行驱替,纵向波及受限较大,仅把占据有利地形的优势储集体的油采出,还有大量剩余油仍留在不易沟通的缝洞中。

  在油藏分析会上,技术人员对TH10421单元进行了详细分析,该单元位于TP12CX断裂,单元内油井多为暴性水淹,通过对油藏进行立体式刻画,三定资料分析,单元储集体普遍发育,井间纵向上存在多套阁楼体并联,水淹后单元内仍存在大量剩余油被屏蔽在这些并联的阁楼体中,挖潜具有巨大潜力。

  技术人员借鉴脉冲式注水的经验,决定对TH10421单元这种纵向并联型阁楼油由长期单元注气变为段塞式注气,将原来一个周期的注气量分为三个段塞间隔注入,提升非优势通道剩余油的波及范围,提高纵向整体波及体积,单元自2016年实施段塞式注气后,TH10419井受效明显,日产油达到104吨,含水27%,截止目前累计增油6.6万吨,为三厂单元注气井组中增油之最。

  平面并联型阁楼剩余油——多向协同引气顶做功

  S86单元位于构造斜坡部位,单元底水发育,静态资料显示单元内油井连通性好,前期单元注水开发期间,S86井及TK743井含水上升,单元水驱效果已变差。

  在厂院结合的联手攻关下,技术人员对该单元储集体进行重新精细刻画,分析认为单元内剩余油主要集中在S86、TK743井井控储集体,以及TK836CH与S86井间,TK743与TK835CH2井间缝洞体的阁楼油,判断该类型剩余油属于平面并联型阁楼油,此类剩余油仅依靠水驱无法动用,需人工制造压力场,将井间剩余油引向易于采出的部位。

  技术人员通过采取注水、注气多向协同的组合拳技术方法,引导人工气顶合理移动,将剩余油驱替至有利部位进行开采。首先对该单元西部低部位TK722CH2井注气,自下而上立体驱替井间剩余油,同时北部TK836CH井单元实施注水,形成高压区,引导注入气向高部位S86井移动驱替,该单元采取多向协同后累计增油4829吨。

  在面对新井投产少,老区稳产难度大的双重压力下,采油三厂技术人员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开展注气三采工作,全力打好老区挖潜攻坚战。近年来,通过大规模开展实施不同阁楼油组合形态注气政策以来,采油三厂注气开发增油呈台阶式上升,同期对比2017—2019年增油量:40598→56752→7690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