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3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用成本“减法”换取发展“加速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北重集团减亏增盈纪实

  北重集团在系统筹划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推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用成本的“减法”换取了公司发展的“加法”,为公司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更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减亏增盈是北重集团倾全力抓好的头等大事。2016年亏损单位同比大幅减亏,实现了止滑企稳;2017年扭亏为盈,实现了稳中向好;2018年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实现了稳中有升,公司发展已经从扭亏步入了脱困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经营质量稳中有升,公司全年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32.4%,集团公司重点考核的9项指标全部完成,子公司全部实现盈利。

  企业“减负”,发展才能“加码”

  公司体量大、人员冗杂、机构臃肿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消化不良”,公司“肥胖”不仅“胖”在体量、规模上,还体现在内部管理人员过多、管理层级过密、决策效率低下。

  2016年北重集团以改革为抓手,破除障碍、根治顽疾,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决策和部署,立足于解决公司“肥胖症”的问题,削减管理层级,减少管理人员,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运行效率。

  改革不是坐而论道,而是阔步前行。对北重集团来说,改革这剂“良药”,治好了“肥胖症”,让公司尝到了做“减法”的“甜头”——经营质量迈上新台阶、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市场开拓取得新成绩、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新提升。

  公司扎实完成了“专项治理”、“处僵治困”、“压减”等一系列改革任务,被国资委纳入“双百企业”名单。

  负担轻了,前行的脚步更快了

  组织机构调整实现了“瘦身”。针对管理机构臃肿、职能交叉、运行低效等突出问题,构筑了“小本部、大板块、集团化”的组织架构。公司本部按照“定战略、配资源、观资本、控风险、强党建、育文化”的职责定位,将原来的26个职能部门优化调整为十部一室一中心。

  管控模式优化压缩了管理层级。针对管理层级多、经营单位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取消了运行了十几年的分厂制,实施了事业部管理模式。按照“基于行业市场特性、合理划分业务板块”的思路,成立了特钢、防务、服务三个事业部,压缩管理层级,车间一级由事业部直接管理,管理效率和市场响应度明显提高。

  专项治理降低了企业负担。以特困企业改革、“处僵治困”、“压减”和“双百”行动等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了阿特拉斯和北重安东公司清算注销、巴里巴公司与专汽公司重组整合,借助清产核资政策机遇,核销低效无效资产,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

  人员结构调整减少了管辅人员。实施启动了“承启计划”,加大四支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力度。通过管控模式调整压减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中层领导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精简幅度达到19%和23%。积极推进依法用工管理,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和员工岗位管理,依法依规清理了各类不规范用工问题。

  通过一系列改革,公司的管理流程进一步缩短,运行效率得到了提升,经营单位适应市场能力进一步提高,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员工有了压力感,提高了积极性,提升了经营质量。

  压力小了,幸福指数提升了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客观形势下,北重集团意识到关注经营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公司持续推动内部改革和管理提升,坚决控亏、减亏、扭亏。牢固树立“现金为王”的理念,坚决执行“无预算勿支出、有预算慎支出”的原则,重点在加大销售回款力度,减少管理费、财务费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现金流”安全。降低“两金”占用。要通过机制完善、责任落实、奖惩兑现等办法,千方百计把两金占用降下来。

  管理创效是公司2016年以来一项重要的管理命题。北重集团持续推动精益管理向全流程、全价值链延伸,实现精益与经营的紧密融合,使“价值创造”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各相关职能部门以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建立精益管理课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各成员单位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围绕生产经营中的瓶颈和窄口,策划制定精益管理实施方案,推动开展精益改善活动。

  北重集团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生产急需上,用在能给公司带来收益的业务上。

  公司防务产品走技术驱动价值提升发展之路,市场开拓有新成效,累计签订订单达到历史新高;特种钢走“高、精、特、优”发展之路,迈出了P92产品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北方股份矿用车走专业化经营道路,2018年矿车产品海外订单达到6.7亿元,同比提高2倍。初步实现了“体量优势”到“质量优势”的华丽转身,驶入发展的良性轨道。

  2018年,北重集团有效开展了民品“双降”活动,每月督导亏损企业召开运行分析会,开展亏损原因分析,动态监测“双降”实施情况,截止目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的民品子企业全部扭亏为盈,提前完成民品“双降”年度目标,公司终于卸下来沉重的成本包袱,摘掉了亏损多年的“帽子”,企业运营成本“轻”了不少。  (郭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