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川 李超
“1至8月份,安全供电2.1亿度,供水量180万方,加工托辊32870余根,实现安全运行3546天,各项任务指标均达同期最好水平。”这是一组勾画出黄陵矿业机电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大数据。
今年以来,黄陵矿业机电公司不断筑牢安全基石,发动人才引擎,发挥创新动能,实现了重点领域的工作由好向精转变,由精向强阔进。
“我们把优质的生产服务贯穿到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把人的安全行为治理落实到生产的每一个过程,把成本管控体现在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该公司经理徐建军介绍。
筑牢安全基石
机电公司针对点多、线长、面广的安全实际,大力推行人的安全行为治理,创新提出颇具效能的“7323”安全管理法,以七种行为养成打基础,三项规范强素质,双重确认抓现场的安全新模式。对“人”这个关键因素在行为和思想上做了明确规范和要求,同时对考核和奖罚做了进一步明确,形成了常态和长效的纵深推进;不断加强QQ群、微信群、宣传栏三层曝光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完善安全管理考核奖罚制度,将违章层级划分为A、B、C三类,以制度为利器强化约束,不断营造检查曝光的安全管理倒逼氛围。同时将“不安全人”分类划分为一、二、三级,按照类别建立相应档案,分层次开展安全帮教活动,使“不安全人”逐步转变为“安全人”。
持续加强班组长、安全员、职工“三级人员”能力提升,积极开展“我向安全献良策”活动、“安全承诺”公开监督活动,结合工种性质制定详细的班组长、安全员、一般职工安全职责,使“三级人员”守土守则、守土尽责。
发动人才引擎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机电公司以打造一支专业素养强、技能功夫优、综合素质高的矿山机电团队为抓手,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他们结合实际,坚持为干部职工搭平台、建机制,针对各岗位工种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明确了跨专业实践、AB岗作业、师带徒等培训新模式,分层次、分专业因地授教。开设微信、QQ群线上课堂,由高级技师、专业带头人每日推荐一则技术帖子,职工和专业带头人线上互动,潜移默化地提升职工综合素养。举办“机电大讲堂”,邀请技术精湛的职工走上台进行分享,施展才华。
该公司坚持理论和实操齐头并进的培养模式,一方面丰富职工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精优作业修炼等活动来提升职工的实操能力。
“发展有平台,晋升有希望,工作有干劲”。 2009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曾经获得过矿区“十大杰出青年”的齐延辉,在2018年晋升为该公司供电所副所长。
一般干部可以向管理干部晋升,普通职工可以通过平台锻造向多元化人才发展。90后雷冲是该公司机电总厂机修车间一名检修“多面手”,精于维修各类综掘机、电机、防爆开关。他从一窍不通的青工到现在的专业领头人,离不开公司的培养。
发挥创新动能
“企业唯有坚持创新,才能抓住发展的关键”。机电公司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发挥企业的创新动能。
以制造维修为主的生产服务单位,一直以来,设备检修和零配件加工,技术瓶颈是制约质量、效益、人工成本的关键所在。
怎样打破瓶颈攻克难关,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徐建军表示:“我们立足岗位,围绕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持续优化设备、改进工艺流程,实现岗位减人、少人。”
该公司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牢固树立“创新为魂”的工作理念,以岗位作业技术优化创新为手段,围绕降耗提效,坚持在车间生产一线中搞创新,千方百计为车间技术创新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形成了“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呈现出人人争当创新标杆的良好局面。
为进一步强化职工创新能力,该公司在职工层面开展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修复一个旧物件的“五个一”活动来巩固创新基础。
2018年以来,该公司科技创新项目8项,优化生产工艺两项,特别是多功能退锚车和滚筒维修剥磨一体机,解决了人工拔锚、滚筒维修费时费力的问题,为企业节约成本近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