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获粉无数的“土专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野 何龙 文/图

3.jpg

●在设备搬迁现场提醒工人注意安全事项

  “钻井现场无小事,野外施工无侥幸。”这是他从事钻井工作26年来,经常挂在嘴边说和做的事情,包含着对自己工作岗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无限的热爱。

  从一名普通的钻工做起,靠着自身不断努力钻研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逐步成长为队伍的技术能手;这个被西北风沙和寒冬酷暑熬炼出来,满脸沧桑的汉子,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钻井土专家”。他就是东方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第四钻井工程队大机长汪洪文。

  过硬的本领、平易近人的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汪洪文获粉无数的基础。为了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质量与成本节约,他可以2天不眠不休探索;为了生产一线的职民工有个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他可以自掏腰包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了队伍有更多的技术能手,无论是年度的技术培训和生产间隙的技术经验交流,他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的教导。工作中,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理论必须联系实践,‘把戏’必须过手”。一时间,四钻的所有职工均自豪地以成为汪洪文的“粉丝”为荣。

  “土专家”的“土办法”

  2018年“吐东2”三维项目,由于表土是砾石结构层,不利于固井,若采用普通钻井方法,不仅成本加大,井深质量还得不到保证,影响效益和效率。

  于是汪洪文就埋头到生产一线,到7000余个砾石井位现场,30多个班组进行调研,与钻工共同探讨寻找解决方法。那一周多的时间,他每天平均行程400多公里,白天跑现场、夜晚做实验,休息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车上度过。

  经过不断的对比和攻关实验,他在清水里加入一定比例的洗衣粉进行勾兑,混合清水作为钻井液,用它作为固定井壁的粘合剂。在钻进过程中每接一次新钻杆,都要向钻杆内加一次这样的钻井液,以便更好的固定井壁防止井壁垮塌,从而保证井深质量。这一钻井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施工成本和施工时间,整个砾石井位区用时20天完成,质量全部达到甲方要求,间接节约施工成本10万元,同时也为四钻以后在砾石区施工生产总结出一套可供参考的实用经验。

  精心管理严抓安全

  为更好、更有效率的提升业务素质,汪洪文在自己办公室墙面,张贴了许多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运转记录、检修情况、使用频率、配件登记等的型号和数量,其中哪些可以以旧换新、哪些必须回缴、哪些易耗易损,需要多久更换一次,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打开他的电脑,里面满是各个项目的技术总结,虽然野外工作十分忙碌,他总是会抽出一些时间,花在项目管理工作上。“确保项目工作顺利进行,不能只靠嘴,还要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谈起自己的工作经验,汪洪文谦虚的摆摆手,“就是多沟通多观察想细点,也没什么高深的学问。”

  平时,钻机要转测线、高陡搬迁的时候,他都要到现场进行风险提示;为了确保井深质量,他会不定时的到井位上进行抽查;钻井队里每一台钻机型号、保养维护状态、运转情况他都了如指掌;每个生产班组林林总总的杂事他要管,项目运行的情况他要操心。

  在8月份以“比技能、较技艺、当能手”为主题的劳动竞赛中,他率领“党员突击队”的成员,同时PK了6个分别以机修、铁马钻井、CT钻井见长的班组,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就班组处置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协作能力进行了交流。无论是围观的职工群众,还是同台较艺的参赛人员,都对党员们精湛的技术赞不绝口,在增强大家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信心的同时,也让党员的旗帜效应、支部的堡垒作用更加鲜明和突出。

  “这是个闲不住的人”。或许,大家对他的这个评价,能够更好的诠释出汪洪文真抓实干、兢兢业业的样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