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洋河40年驶出新的“中国白酒速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逸尘

2.jpg

  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由此拉开。回应着时代的召唤,承载着人民的期盼,改革开放的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发展之路、开放之路、富强之路。

  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几代人来说,贵为国家名酒的洋河大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在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的年代,它被视为生活品质的象征;进入二十一世纪,喝洋河不仅是品质的象征,更是品位的象征。正如行业专家所言:“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进程中,洋河构建了中国白酒品质的时代新标杆,就像一列超尘逐电的高铁,驶出了新的‘中国白酒速度’。”

  洋河的“破与立”

  今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酒业协会2018年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着重介绍了洋河创新的“六步法”,使得业内人士纷纷对标学习“洋河范本”。回顾洋河企业的沿革与发展,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则表示,“洋河近些年完成的跨越是历史性的。”

  崛起于江淮名酒带的洋河,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经历最丰富的企业之一。从地方县市的“财政支柱”,到白酒“夕阳论”的拷问,到2003年蓝色经典的“横空出世”,再到当前构建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的生态体系,洋河踏上了一条中国传统企业高歌猛进式的业绩增长之路。

  “有一种增速叫做洋河速度”,这是业内对洋河业绩增长曲线的生动描述。从2007年至2012年,洋河连续7年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长,高于行业平均增幅近30个百分点;在增速的高峰2010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高达90.38%。可以说,从年营收2亿元到200亿元,从4亿规模市值到突破2000亿大关,洋河以追风逐日的“高铁速度”,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无论是首创的‘绵柔型白酒’,为整个白酒行业竖起再创业范本,还是以微分子酒引领白酒健康技术风暴,或是用梦之蓝·手工班开启纯手工白酒新纪元,自始自终,洋河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不破不立’的勇气。”有行业专家评价道。

  多年以来,洋河怀揣执着匠心,“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多,积极参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销售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国际友人的喜爱。2017年,在“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上,洋河位列中国第二、全球第三位,成为飘香全球的一张“中国名片”。

  开创性地提出公益3.0模式

  “几乎每所高校都有一座逸夫楼”,曾有网友通过在线地图搜索逸夫楼,得出的结果有近3万座,密密麻麻几乎遍布中国。众所周知,“逸夫楼”是由香港电影大王、邵氏影业的创始人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建筑物。

  如今,许多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都会有反哺社会的公益行为,洋河也是其中之一,公益的善举之地像“逸夫楼”一样密布。

  在当今时代,随着酒业经济价值持续增强,酒企的社会价值愈发被消费者关注。每年七八月份,伴随各地高考、中考录取结果相继公布,全国各地纷纷开启了“升学宴模式”。洋河则依托于梦之蓝公益研究院“遍地开花”的优势,以学子升学为契机,通过“圆梦助学公益行动”,为寒门学子撑起了一片蓝色的天空。

  在8月20日宿迁市举行的“扶贫助学暨梦之蓝公益资金发放仪式”上,洋河股份董事长王耀表示,“捐资助学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宿迁是个有爱心的城市,洋河股份也是有爱心、有责任的企业,非常愿意成为公益助学的急先锋,成为追梦的守护者。”

  从发起成立“梦之蓝公益基金”,到梦之蓝公益研究院“遍地开花”,洋河始终把“回报社会”视为企业应尽的责任。在公益方面,洋河还开创性地提出公益3.0模式,始终强调授人以梦,增强被捐赠者的“自我造血”功能,把公益做成“循环经济”,让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