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号,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段褶清1井北三维地震采集工程项目野外采集结束。64台运输车辆在项目施工中安全行驶88.2万公里后,分成8个组,从9月2日开始,陆续从北疆项目工地开赴千余公里之外的南疆。到9月10日,全部平安顺利到达西南物探分公司第四运输队库车基地长宁路7号,路途中未出现一例因机械发生的维修故障。”
●汽车电工肖生在检查车辆大灯线路
●汽修工小粟师徒保养车辆
9月15日,西南物探分公司第四运输队队长何晓勇向笔者介绍这次车辆长途迁徙的情况。
重在保养,修理为辅,这是该队领导安全管理中坚持的原则。他们认为,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而事故的发生就与车辆的不安全状态有关;要消除车辆的不安全状态,维护保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该队今年创新管理,全面推行“以保代修”新模式。把过去的司机组长、安全员、汽修组长不定期检查车辆状况,改为固定的日检、周检及半月检查。对运输危化物品的一类车辆实行日检,其他二类车辆规定周一至周五进行检测(周检),检测出问题的及时进行维修。检测的地点固定在工地上的机修组。对每台车的检测情况做好网上记录,随时可以调取查询。
清1井北三维地震采集工程项目野外采集结束后,服务项目的所有车辆要开赴南疆,该队领导、司机组长及驾驶员都非常重视此次车辆大迁徙。首先对每台车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当场排除。由汽修组长贾红斌负责保养维修检验工作,落实责任到个人,驾驶员、维修人员和检验员三方签字确认。司机组长郑元东做好出车“三交待”工作并签字确认。每一组头车驾驶员为组长全面负责,保持电台联系,以车队形式行进,严禁超车超速。车辆GPS总监控王静堂时刻注意车辆行经路线和车速,提前通知进入沿途高速公路服务区,执行“行车3小时休息20分钟”的规定。
笔者了解到,在8组车队千余公里大迁徙中,只出现了两个小插曲。由蔡志林为组长的第二组共十台车,在托克逊县城汽车宾馆住宿的第二天一早例行检查车辆时,发现川R16363奔驰卡车右后轮胎瘪了。原来是一个小石子卡在气门芯根部和钢圈之间,还在“丝丝”漏气,随车的汽修人员不到十分钟就为这辆车换好轮胎。还有一个小插曲是雍兴勇车组在乌鲁木齐一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检查车辆时,发现李光瑞驾驶的川R24322右前轮漏油现象。为保护服务区环境,他们用卫生纸擦拭轮胎和地面油污,再用毛巾吸取加油口放出多余的润滑油,才避免轮毂再次漏油,并一路平安到目的地。
据介绍,前几年,最多十几台车辆转战南北疆时,车辆长途迁徙进沿途汽修厂的故障率较高。今年第四运输队创新汽修“以保代修”作业模式后,表面看,汽修工增加了工作量,但避免了汽修工野外车辆救急和故障车辆进汽修厂的几率,反而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维修费用。这是第四运输队今年响应分公司开展管理创新创效劳动竞赛的重要内容。
目前,所有迁徙车辆正整装待发迎战新项目。
(马登良 屈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