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永志 王智 马登良
“对家庭,对儿子,亏欠得多喔!”
“我一年四季都在野外,远离家门,儿子读书12年书,我一次家长会都没去参加过。”
“说送儿子读书上学,我3次都失言了。6年前儿子从武胜县老家去南充一中读书,我答应上学报名时去送他,可因为当时工作忙,莫法去送;3年前从南充到绵阳上高中,说去送他,又是因为工作走不开没能成行;今年高考儿子成绩还可以,超前批次被泸州警校录取,我答应去送他。这不,克深10三维是塔里木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项目,他高考都结束了我才抽脱身回去看了一下。这马上就开学了,又没能去送他。”
8月29日下午,见到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西北事业部第四运输队克塔里木深10三维项目司机组长杨均,谈及在野外无法照顾家庭的事,他深感愧疚。
一人兼多岗
今年43岁杨均回想起23年的野外勘探生活十分感慨。测量工、生活管理、协调岗是他1993年参加工作后前14年的经历。2007年转岗学习汽车驾驶岗位后,先在川内队干了3年。8年前到了西北物探队,除了当汽车驾驶员,还有一个岗位就是担负地方协调工作。即使后来担任了项目司机组长,这驾驶员的事他还担着。给野外工地送菜送粮,野外有车辆报了救急,他就开车与机修组的人员赶赴现场。
那是去年,他所带领的70多台车担负喀什和巴楚两个项目的运输保障服务。8月的一天,距驻地几百公里外的一辆车坏了,他驾车与机修组人员前往,下午刚修好救急车时,又接到从电台里传来的信息,说是喀什项目工地上的车坏了。当天从工地上赶到通往喀什的公路上时已是午夜,就近也找不到旅店,他和同伴就在车上坐着迷糊了几个小时,待天亮刚蒙蒙亮就赶往喀什项目工地,这天修好车回到驻地,已是下午3点过。
工地救急次次到场
去年巴楚项目4个多月的施工中,工地上30多次报救急,他几乎没有拉下一次,每次都开车去救急点上,和协助做维修工作。他说组里的驾驶员人人都有自己的运输工作。有时野外报了救急,即使他们暂时没有出车,也不忍心安排他们去,也就自己去了。每天,他都没有在12点以前睡过觉。直到组里几十台车都停靠下来报了平安,他才能歇下来。第二天天一亮,他又得忙乎新一天的工作。
今年5月下旬的一天,晚上9点过接到信息,工地上一辆车的离合器分离轴承坏了,杨均立即开车前往工地,3个人修了4个多小时,把车修好回到驻地已经是凌晨3点过。今年古木别兹项目启动后,3个月中工地上有6次救急,每次都是杨均驾车与机修组人员前往。就在8月28日中午,接到川R38511车右轮台固定螺丝打滑的故障后,杨均带上汽修工夏应福、肖启云就赶往项目工地,及时修复排除故障,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运行。
以养代修、定期检查,每天出车前的安全交代,这些措施的推进,使所有车辆都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仅去年以来,杨均所管理的100台多车,实现了安全运行100多万公里无大小有责安全事故。
“父亲的勘探队生活使我从小耳濡目染,我会沿着走父辈没有走完的勘探路一直走下去,为实现人生价值尽职尽责,多做贡献。”话语虽短,却融入了杨均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痴情。我们衷心祝愿他今后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