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4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南京电力企业“智造”冲关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婧

1.jpg

2.jpg

  达到什么标准才能算智能工厂?标准答案是企业要通过运行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信息系统,对生产、研发、销售、资源管理等业务系统实现联动,以此来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近日,记者走访坐落在南京市六合区的两家工业技术企业,记录下他们为中国工业的保驾护航。

  成为工业控制系统的一道“防火墙”

  据江苏商报报道,2016年11月,我国新型重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其中火箭的动力测控系统就应用了南京优倍电气公司的安全仪表产品,这已不是南京优倍第一次为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当前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系统控制信号采集、转换、传输以及防爆安全性至关重要,它就像是一道“防火墙”,安装在各种传感器、控制系统之间,起到抗干扰信号、防爆、防雷击等作用,普遍运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

  众所周知,自动化控制系统信号类型繁多,给生产制造该类型产品的企业提出了挑战,如何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难题。优倍电气针对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通过智能工厂建设,自主开发了不同类别的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建设,实现产品的柔性生产,成功地攻克了困扰业界多年的难题。

  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研究员董健告诉记者,“如今我们的电器产品都已经能够做到可追溯,就像是农场品一样,未来我们的发展重点则是在2025年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企业管理系统。”

  优倍电气自身是一个仪器仪表企业,与很多电子工厂一样,精益生产是他们的发展路径,其中就少不了智能化的需要。最简单的例子包括通过二维码信息化追踪订单、智能化系统等手段,设备根据指令执行着各自不同的任务。而在电脑的信息网络里,公司的采购、生产管理等系统已打通,订单从录入那一刻起,就被精准计算,采购多少原料、何时生产……全部可以按计划准确运行。

  他说:“我们很幸运,赶上了国家倡导智能制造机遇,已经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的互联互通。得益于数字化改造,我们实力增强了,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和精度大幅提高,可以和国外产品比肩,2017年产量已经实现了37万台,预计在2020年实现研发、生产、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互联互通,在2025年全面实现智能工厂的建设。”

  打造动力行业的“护城河”

  “我们想要把电变得像矿泉水一样普及,随时可以带在身上。”南京国轩电池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昂扬这样说。

  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都试图通过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高点。但是南京国轩电池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一条路,例如采购智能化程度高的自动化生产线及数字化设备,引入工业机器人、大数据平台、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先进生产装备,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自动化装备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进行结合,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进行操作或控制,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产品库存周转效率提高75%,生产能力提高18%,次品率减少5%,种种成绩表明国轩高科的改革创新是极其有效的。

  在电池行业集聚化的大趋势下,强化技术驱动成为龙头企业建立竞争力“护城河”的主流选择。作为新一代的电子公司,国轩电科的作业团队在车间内结合AGV将电芯流转的托盘实现自动堆叠,并且由I/O信号自动输送至各个需求岗位,把员工从搬运和操作中彻底解放出来,固定的搬运路线也将厂区内物流和人流严格区分开来,节省的搬运过程大大降低了人流带来的二次产尘过程,改善了电芯制造车间的环境。

  诸如此类的节能增效的工作正在施展,让南京国轩电池在2017年实现了销售额15亿元的亮眼成绩。除此之外,国轩电科的其他技术还在相关领域大展身手。例如创新性地将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周转物信息化,并通过一定的编码规则对上述所有物品进行识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