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不过是漫长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对来自农家院的焦稳锋来说,在黄陵煤矿的10年却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他用汗水诠释责任,用执着逐梦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由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懂技术、善管理的总工程师。
大开眼界迅速成长
2008年7月,23岁的焦稳锋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走进了一号煤矿,成为了综采一队的一名技术员。第一次跟着师傅下井,井下大型综合机械化采煤机如“割麦”一样采煤,让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农村娃”大开眼界。从此,他深深爱上了这个综采机。
要“玩转”综采机,就要了解它的“脾气”。从此,采煤师傅开机割煤或停机维护、检修设备,他都紧紧跟在身旁,一边帮忙,一边用心记,每处理完一次机组故障,他都把故障现象、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记录下来,下班后就根据所学知识,查找资料,认真对照学习,反复思考,然后再到生产现场进行实践,潜心钻研,探寻解决问题的诀窍,在领导和工友们的帮助下,他很快熟练掌握了综合机械化采煤机组的维护检修技术,成为该队一名不可多得的技术“多面手”,2012年9月成为了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带出一支优秀队伍
生产部技术部只有9个人,全是80后,却肩负着整个矿井的采掘、设计、科技、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等重任。作为部门“掌门人”,焦稳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周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每一个环节有机衔接、环环相扣、项项分明、秩序井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落实到每个人,使职工队伍始终保持着攻必克、战必胜的昂扬士气。
2017年3月,该矿四盘区探巷掘进过程中遇到小煤窑老空区,这是建矿24年来从未遇到过的技术难题,怎么办?
焦稳锋带领生产技术部的年轻将士,查看现场,搜集相关资料、案例,请教同行、咨询科研院所专家,为了制定出实施方案,加班加点是常事,在井下一呆就是35个小时是常态。历经3个多月不断论证、修改、完善,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最终得到公司审批,成功揭露穿越老空区。
技术革新创造丰厚效益
焦稳锋不拘泥于本专业,积极主动和其他部室同志一道探索、研究和推广新技术的应用。他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对优化采煤工艺、优化巷道支护设计,提高精煤产率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先后对623进顺风机硐室设计,减少了30m联巷施工;对621回顺中驱动硐室布置方式减少1个硐室施工量;对808进顺开口设计进行优化,减少7m巷道施工;改造原巷道硐室,改造倒车硐室作为多功能车调向硐室,减少临时硐室施工量;根据不同生产区域地质情况、围岩性质、巷道服务时间优化支护方案,降低支护费用,仅2017年就为矿上节约支护材料价值400多万元;他在北一、北二区域回采巷道掘进工作面实施煤岩分掘、分装、分运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回采巷道矸石上系统的现象,确保煤炭质量,使“黄陵一号”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焦稳锋先后荣获了陕煤集团“十佳青年岗位技术明星”、黄陵矿业最美员工,黄陵矿业十大杰出青年、黄陵矿业劳动模范等荣誉。如今,焦稳锋又把目光放在了瓦斯防治、水害防治、冲击地压防治等重大灾害防治方面,勤奋钻研,勇于创新,为一号煤矿安全高效发展,继续不懈地努力着、奋斗着……(倪小红 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