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3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向历史名人致敬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后强

  今天,我们齐聚在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举行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禹研究中心”“诸葛亮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座谈会,我谨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向来自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的领导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

  今天的会议,既是我省贯彻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我院落实四川省“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具体行动,更是深入学习交流四川历史名人研究最新方法与成果、合力搭建集中研究平台的一次难得的盛会!

  我院两个历史名人研究中心的揭牌,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这意味着我们接受了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意味着我们得到了历史文化学界的信任和重视,意味着我们肩负起了为人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场无声的学术竞技,意味着严峻的考验正等待着我们!两个中心的研究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我们感谢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教育厅对我院的大力支持、信任和重视,感谢学界同仁对我院的充分肯定、认可和帮助!

  我院两个中心的揭牌,是一个短暂而漫长的过程。短暂说的是在历史长河中,揭牌只是一个瞬间过程,领导挥手即开,光亮的牌子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但是,漫长的道路正展现在我们面前,牌子要立得稳、挂得长、亮得起,更多的繁重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我们去完成。揭牌揭开了一个新任务,我们将对四川历史名人大禹和诸葛亮展开深入的、持续的研究,揭示前人所不知的新知识、新规律;揭牌揭开了一个新“盖头”,我们将全面的、系统的挖掘四川历史名人大禹和诸葛亮背后的故事和行迹,揭示新现象、新内涵;揭牌揭开了一种新责任,我们必须勇于担当,提供一切保障,全力以赴搞好研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真正实现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揭牌揭开了一个新联合,我们将社会化、开放式、互动型进行研究,牵手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专家学者一起战斗,不负先人和名人和世人!

  我院两个中心的揭牌,是向正面历史名人的致敬。正面历史名人就是历史上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敬重英雄、崇尚英雄。从屈原到岳飞,从唐铎到冼星海,从库里申科到约翰·拉贝……这些英雄的故事被他带到了各个大场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他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在讲话中经常引用历史名人名言,并列举大量历史名人名著。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英国,一下举出了15位历史名人。2014年10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列举了中外历史名人百余名。“英雄者,国之干。”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崇尚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崛起必须拥有的价值取向与自强情怀。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熄,是因为有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接续守候;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有民族英雄们用血肉之躯不断加固的民族脊梁;祖国江山之所以如此多娇,是因为有英雄儿女用多彩人生连续装点;人民事业之所以锐不可当,是因为有人民英雄不朽精神的始终引领。国家需要英雄,英雄需要崇敬,崇敬造就英雄,英雄引领社会。英雄是激发民族精神力量的富矿。在英雄身上,不仅浓缩着人们共同的美好记忆,也体现着时代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渴望。抗日烈士、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英雄观里,饱含着科学的人民观、历史观、价值观。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认真讲好“英雄的故事”,让中华儿女了解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国崛起,始终于文明;大国富强,始终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也就是说要搞好文化建设,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文化自信的根牢固了,“四个自信”的大树才能更加枝繁叶茂。信仰是文化的原始起点与终极表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类社会中最强大的力量、最不可战胜的力量是信仰的力量。真正强大的政治力量,本质上一定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力量之源、精神之本,而文化是信仰生长的土壤。文化崛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崛起的原动力。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就是推动文化崛起的重要举措!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崛起、思想觉醒,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鲜明主线,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我们要努力营造崇敬思想家、理论家、文化大家、科学家的浓郁社会氛围,深入研究挖掘他们的形象和事迹、作为和精神,以公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增强国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让他们这些历史深处的英雄们,拥有当今社会最多的粉丝!

  大禹是治水英雄,生于西羌,四川是大禹的故乡。他是黄帝之玄孙,颛顼之孙,乃鲧之子。大禹治水是从岷江开始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哲理,具有历久弥新、继往开来的永续生命力,也是巴蜀文明不断发展繁荣的重要历史滋养。大禹依水度势、分流减灾,奠定了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发展基础,形塑了以江源文明为主线,以岷江水系、金沙江水系、嘉陵江水系和涪江水系为主脉的文化走廊,建构了盆底文明与盆周文明互动关联、农耕文化与悠游闲适的城市文明有机融合的独特发展体系。“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所特有的文化机理与精神特质,深刻地影响着巴蜀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性格特点与民情风俗,历史地形成了巴蜀人不畏艰险、克难攻坚和不胜不休的精神品格,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巴蜀社会政治与经济、历史与文化发展繁荣的源头活水与精神动力。总之,大禹治水泽被九州,利惠万世,是华夏公认的人文初祖,是文化中国的精神偶像,更是民族英雄的象征。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也是智库人物的典型代表。诸葛亮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他所留下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大智慧,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箴言。

  我们有幸承担大禹和诸葛亮这两位历史名人的重点研究基地工作,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历史责任,是传承巴蜀文化风骨与气度的重要载体。在工作中将做到“五个保障有力”:一是思想保障有力,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二是组织保障有力,建立领导机构协调各方力量;三是物质保障有力,尽力提供必需的办公场所、设备和图书资料;四是人员保障有力,调动全院人员支持配合并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共同作战;五是资金保障有力,纳入我院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

  一个国家对待英雄的态度,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对待历史的态度,就是对待今天和未来的态度。今天,我们不忘初心回望来路,敬仰昨天的名人;同时,还要不忘初心高瞻远瞩,崇敬今天的名人,关注明天的名人。哲人常说:文化应该如空气,时刻地熏陶着我们、熏陶着我们生活的时代。历史名人也是空气。我们希望通过对历史名人的研究而感受文化的存在。历史名人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地标,让我们向历史名人致敬!

  (本文系作者3月26日参加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禹研究中心”“诸葛亮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