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青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近年来,陕煤集团黄陵二号煤矿积极探寻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努力践行和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一尘不染留住“矿区蓝”
“这玩意好使,再脏的轮胎只要经过它的清洗,就跟新的一样,还省水省力。”在该矿地销处,运煤车辆冲洗平台上的师傅一边指着眼前的设备,一边向笔者介绍道:“这套设备利用360度高压水嘴对车辆的轮胎以及底盘进行冲洗,采用机械感应,平时可拆装,方便转场。”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运煤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2017年5月份,该矿在停车场出口加设1台轮胎冲洗平台,在厂区出煤口加设2台轮胎冲洗平台。
除此之外,该矿装车系统附近的喷雾除尘设备也在同一时间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喷雾除尘设备以微雾抑尘装置为主,可抑制厂区内的粉尘,降尘见效快,无二次污染,节能环保效果显著。据了解,汽车轮胎冲洗平台及喷雾除尘设备都是通过利用该矿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生活复用水,这样一方面在源头上有效抑制了运煤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改善了矿区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循环用水节约了水资源。
一草一木让矿区变花园
走进该矿,人行道的两侧是绿色草坪,草坪上是一处处文化景观创意园。沿着人行道一路向前,在职工餐厅的后部,笔者被一处小花园吸引。雏菊、格桑花、百日菊开满了园子,园子外围是一间青砖房,挂着值班室的牌子。值班人员向笔着介绍道:“这里其实是我们的污水处理厂,小花园的底部是反应池,在它上部附土后再进行花园式绿化,种植各类鲜花。”时值晚饭时间,职工们饭后三三两两的走进小花园,玩笑间还不忘拍照。无疑,这里早已成为职工饭后闲暇时的好去处。
“走,带你们去个好地方。”矿行政部负责人张军一脸神秘,在驱车20分钟左右后,车辆经过连续转弯停在山顶的一处平地。“好地方?这不还是山么?”张军看出了在场所有人写在脸上的疑惑,笑呵呵地说这里就是二号煤矿的排矸场,一部分矸石被煤矸石发电公司循环利用进行发电,还有另一部分就到了这里,“2015年之前,发电公司还没有正式投运,矸石排放之后,我们就一直在治理,现在排放的量越来越少,治理难度也随之降低了。”
原来,二号煤矿自建矿以来就积极探索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通过实践及创新,在排矸场的治理上制定了一整套严细的整改措施。截至目前,该矿一号风井、二号风井排矸场绿化工程覆土量约有10000立方米,约占矸山总面积的95%,种草3000平方米、种树约1.7万株,总绿化面积达到了9500平方米。下一步,该矿还将在装运场地搭建防风抑尘网。
一滴不漏污水循环用
“矿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既有井下生产用水,还有职工生活废水。不处理咋办?难不成排河里去?”该矿总经理刘建伟在去年全矿的环保工作会上严肃地提出:“不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出是方便了眼前,可是长远的呢?水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无法弥补的”。
目前,该矿共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且全部都进行了绿化,其中两个处理矿井生产污水,两个处理生活污水,总处理能力为18000立方米/天,实际产生水量为8000立方米/天。废水经过井底水仓从井下抽上来送至风井污水处理站,经过过滤、化学反应、消毒等多道工序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清除污染物。之后再用于生产之中,循环往复。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要达到或超过国家一级A类标准,然后才能排放或循环利用。处理后形成的清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干净的水,而是被称为“中水”,虽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但其中仍含有一些细菌及氮氧元素。处理过的“中水”一般用作井下生产使用,或用于矿区的植被浇灌及路面清洗,如此循环往复。
蓝天、绿山、清水一直是煤矿人最向往的颜色,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煤矿人对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走进大山中这座现代化矿区,眼里的煤矿是蔚蓝的天空,是苍绿的大山,是清新的空气,是不见污染的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