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河北沙河电厂 “吃干榨尽”向节水要效益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何卫东 张瑞兵

1.jpg

  对耗水量巨大的生产型企业来说,扼住耗水源头不是靠几句口号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技术、点子,靠整个企业的力量踏踏实实地进行。长期以来,河北南网骨干火力发电企业——河北沙河电厂按照“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的原则,通过大力实施节水工程,开展水平衡试验,提高用水效率,改变用水方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优化利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机组水耗偏高现象,该厂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创造性开展工作,多次聘请相关专家到厂研讨降水耗方案,在全厂水平衡测试结果的基础上,系统量化分析发电水耗偏高的原因,针对每项问题制定节水技术改造方案。2018年1月份,该厂对空冷机组节水效率的一个重要设备——空冷岛冲洗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该厂成立技改项目攻关小组,广泛搜集相关技术资料,到兄弟单位电厂考察调研,并借鉴先进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终于研究出独特的工艺流程。这一工艺既要保证冲洗后翅片的洁净度,又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冲洗。通过多方论证和对比,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技改小组最终确定增设两台高压冲洗水泵,敷设一条DN250的输水管道,彻底改进空冷管束翅片冲洗装置的方案,并充分利用原有的冲洗小车、行走机构和不锈钢管道等设备。针对原空冷小车轨道承重不够的情况,为节省费用,变轨道整体更换方案为托举中间点加支撑方案,仅此一项节约成本240余万元。技改之前,单机冲洗一次需要8天时间,需要用水156万立方米,清洗还未完成,前面的空冷管束翅片上又覆盖了一层杨柳絮,导致真空降低,煤耗增加,机组负荷出力受限。技改后,单机冲洗时间缩短为8小时,用水量减少到46立方米,不仅节约了用水量,而且保证了空冷管束翅片的洁净度、降低了煤耗,从而使得机组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满负荷出力。今年前3个月,沙河电厂的供电煤耗为321.09克/千瓦时,比同期降低了32.17克/千瓦时,节约标煤超过217.9万吨,节约成本约985万元。

  为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外排冲灰水量,2017年以来,沙河电厂投入技改资金2600多万元,完成2台机组干除灰改造,将原来的水力除灰改为干除灰,节约用水200立方米/小时,年节水量在150万立方米左右。同时,该厂大力推进节水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浓缩倍率由2.5提高到6.0左右,节水在每小时200立方米/小时左右。该厂还优化循环水处理方案,根据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调整了循环水加药配方,浓缩倍率由原来的小于3.0提高到了4.0,每小时节水在100吨左右。

  此外,该厂注重厂区废水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过去,各种生产排污水、冲洗水通过厂内管网系统排入厂内废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部分回用到绿化、煤场喷淋等设施,剩余部分排入俏河,造成了一定的水资源浪费,2017年以来,该厂投资3000.7万元,通过增加回用水池、增加回用水泵、敷设回用管道、技改循环水处理方式等措施,使处理后的中水全部回用至中水岛、冲渣水系统,年节水量150万吨左右。在此基础上,该厂还创造性地计划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进行再处理,作为2台机组生产补充用水,设计处理量1500吨/小时,该系统投入运行后每年可减少新鲜水消耗800万吨左右。

  把水“吃干榨尽”,实现零排放。水进入电厂以后,也就进入一个使用封闭循环,反复用,努力“吃干榨尽”,最后一滴也不能浪费。沙河电厂浓缩后的循环水虽然不能再用于冷却,但作为脱硫工艺用水完全符合要求。该厂就通过技术改造把这部分水用于新上的脱硫设备。从脱硫塔出来的水,经过处理后,大部分又回到脱硫系统,少量的脱硫排污水用于灰场冲渣用。冲渣水经过灰场沉积、澄清,重新收集起来,用作锅炉水封等。为把水“吃干榨尽”,2017年9月份沙河电厂又进行了#1、#2机组尖峰冷却改造,通过在直接空冷系统的基础上配置尖峰冷却装置,将一部分蒸汽分流至尖峰冷却装置进行冷却,降低直接空冷散热器的热负荷,通过回收用水达到降低用水量、降低煤耗的目的,改造完成后年可节约用水320万吨,降低煤耗3g/kwh,节约资金3160万元。

  与此同时,沙河电厂加强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通过广泛开展小指标竞赛、压红线运行等方式,根据每天机组接带的负荷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运行工况和运行方式下的优化调整,千方百计降低发电水耗,让水在电厂的用水大循环里,多运行几遍,直到最后消耗完为止,真正实现零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