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在本次首席经济学家调研中,经济学家们对于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预期与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一致。经济学家们对今年全年政府经济预期目标进行了预测,近八成的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测与实际目标一致,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经济学家们认为2018年我国经济韧性仍存,2018年3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38,连续19个月位于50线上方,显示他们对未来一个月的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
信心指数:连续19个月位于50线上方
2018年3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38,虽然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连续19个月位于50线上方。本月参与该项指标预测的经济学家中仅有一位给出了低于50线的回答,其余经济学家都对未来一个月中国的经济发展保持乐观,给出了大于或等于50的预测。其中,中国银行陈卫东给出了最乐观的预估值53,海通证券姜超给出本次信心指数预测值的最低值45。
物价:2月CPI涨幅增加,PPI增幅收窄
调研结果显示,受季节因素影响,经济学家们对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2.46%,较统计局公布的1月值(1.5%)上升0.96个百分点。参与调研的21位经济学家中,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大的预测值,为3.2%,而最小值1.4%来自朝阳财富刘海影。
2月P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3.75%,涨幅较统计局公布的上月值(4.3%)下降了0.55个百分点。其中预测最高值4%来自工银国际程实、朝阳财富刘海影、华融证券伍戈和中国银行陈卫东,而最低值3.5%则来自交通银行连平。
招商证券谢亚轩预计CPI同比增速大幅反弹至2.7%,主要基于春节错位效应的考虑;PPI同比增速继续下滑至3.8%。猪肉价格出现明显下跌,2月跌幅接近10%。综合来看,预计春节需求拉动食品价格环比抬升至3.1%,同比跳升至3.2%;非食品方面,布油2月份呈现出V型走势,2月均价相较1月下降近6%,非食品价格环比预计小幅下降至0.4%。整体来看,预计2月CPI环比将达1.1%,PPI环比继续下滑至-0.1%,PPI同比进一步下滑至3.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月消费稳中有升
调研结果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9.82%,高于去年1—2月(9.5%)数据。其中,10.6%的最大值来自民生银行温彬,兴业银行鲁政委给出了最小值8.9%。
工业增加值:较去年1-2月有所下降
调研结果显示,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14%,较统计局公布的去年1—2月值(6.3%)下降0.16个百分点。其中,渣打银行丁爽给出了最小值5.8%,兴业证券王涵给出了最大值6.4%。
交通银行连平表示,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工业企业利润显著增长有助于生产加快。受到季节因素和环保限产影响,粗钢和铁精粉产量下降。轻纺工业运行相对较好,南华工业品指数先跌后涨。他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6.2%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去年1~2月有所下降
经济学家们预计,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6.97%,较统计局公布的去年1—2月值(8.9%)下降1.93个百分点。其中,招商证券谢亚轩给出了最高值7.5%,海通证券姜超给出了最低值4.5%。申万宏源李慧勇预计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与2017年持平。
房地产开发投资:1-2月数据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调研结果显示,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的预测均值为5.55%,较统计局公布的1—2月值(8.9%)下降3.35个百分点。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德勤中国许思涛和招商证券谢亚轩给出了最高值7.2%,海通证券姜超给出了最低值-4.1%。
民生银行黄剑辉认为,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1~2月主要城市房地产销售持续放缓,土地成交量有所下降,金融监管加强导致房企的融资渠道收窄,1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下降,加之去年基数较高,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回落至6.5%。
外贸:2月贸易顺差转负
经济学家们预计,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进口数据将较1月公布数据(8.9%)出现回落,进口数据预计值为8.9%,出口数值预期为15.21%,高于1月数据(官方公布的1月数据为11.1%)。贸易顺差将会由1月的203.4亿美元降至-0.38亿美元。
新增贷款:2月新增贷款较上月下降
经济学家们预计,1月新增贷款与社会融资总量、M2数据处于季节性高点,其中,2月新增贷款较1月数据(官方数据为29000亿元)回落至8503.56亿元。
连平表示,1月新增贷款环比同比都超出市场预期,很大一部分原因有2月春节效应使得部分投放提前。2月信贷增量受假期的影响,环比将大幅回落。然而考虑到脱虚向实、表外转表内的融资需求,信贷增速可能仍会维持在13%附近,预计2月信贷可能回落至9000亿左右。
社会融资总量:2月社融总量较1月下降
调研结果显示,2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09万亿元,较央行公布的1月数据(3.06万亿元)显著下降。其中,德商银行周浩给出了最大值1.57万亿元,民生银行温彬给出了最小值0.72万亿元。
谢亚轩表示,如果2018年“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意味着杠杆率持平,他预计全年信贷增量在14万亿元左右,增速下行,因此1月的信贷超量投放难以持续。其次,银行会在早投放早收益与贷款利率逐步上调以增加收益之间平衡贷款的投放节奏。再次,春节因素工作日较少。受各项监管政策不断出台的影响,预计2018年银行表外贷款增幅下降,其中部分需求可能转至表内,这导致社融余额增速的下行快于表内。
M2:2月增速较上月下降
经济学家们预计,2月M2同比增速将从央行公布的1月水平(8.6%)下降至8.57%。其中,兴业银行鲁政委给出了最大值9.1%,海通证券姜超给出了最小值7.5%。
姜超表示,受企业和非银存款回升推动,1月M2同比增速回升至8.6%,但仍处低位。2018 年在控制宏观杠杆率的政策背景下,整体融资环境收紧,对货币创造会继续构成影响,预计M2保持个位数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3月调整可能性极小
给出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测的18位首席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到2018年3月末,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均不会发生变化。
汇率:人民币月内将贬值
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0.395%,经济学家们预计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将由2月底数据(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3294)继续贬值至6.36,对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期则从上月底的6.45下调至6.47。
德勤中国许思涛表示,2月上旬全球股市出现大幅震荡,美股大跌A股随之跳水,震荡的市场环境使得国内推进结构性改革变得更为艰巨,反映出市场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如低利率或微贬的人民币,此时央行应避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考虑到利率上升的大环境,他认为人民币微贬将有助于改善国内流动性。
官方外汇储备:2月继续减少
调研结果显示,2月官方外汇储备将较上月底数据(公布值为31615亿美元)增加至31656.25亿美元。其中瑞穗证券沈建光给出了最大值32000亿美元,最小值31300亿美元来自华融证券伍戈。
黄剑辉表示,汇率因素方面,2月美元指数小幅上涨1.7%,主要非美货币贬值,其中日元、欧元、英镑对美元分别下跌2.3%、1.8%、3.0%,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估值明显下降;贸易因素方面,受春节假期影响,2月有可能出现贸易逆差,使得贸易对外储规模增长的支撑较上月减弱;利率因素方面,2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格下降,资产价值重估带来估值效应为负,对外储有所拖累;结售汇方面,受春节期间出境旅游人数大增的影响,居民个人购汇需求上升,会造成净结汇减少。综合上述分析,预计2月外汇储备环比下降100亿美元。
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
本次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时间是在两会之前,经济学家们对于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预期与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一致。
潘向东表示,近期央行工作会议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强调影子银行和房地产金融这两个重点风险防控领域,影子银行具有一定隐蔽性,监管难度较大,同时危害大;根据居民债务/居民可支配收入口径,居民负债较多,举债空间已经不大,尽管银行已经严控消费贷,但仍有部分违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为了遏制房地产泡沫,防止引发系统性风险,需要继续加强金融监管研判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程实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重心将呈现三重换挡:第一,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红利有望渐次释放,并通过国企混改和国际产能合作持续增强;第二,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产崛起和消费升级支撑的新经济将成为增长新引擎;第三,从总量增速转向民生福利,经济增长效果更加侧重补足民生短板、促进分配公平和提升社会保障。
宏观经济热点问题预测与判断——今年中国政府经济预期目标预测
2018年两会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拉开帷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全年政府经济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对于这些经济目标,14位首席经济学家在2018年2月底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近八成的经济学家预测的新的一年政府GDP增速目标与实际公布目标一致,CPI同比的预测方面,同样有11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与实际公布目标相同。(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