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坛军 资深管理顾问
我国国家标准GB/T33172《资产管理 综述、原则和术语》(即ISO55000),对“资产”的定义如下:“资产是对组织有潜在价值或实际价值的物品、事物或实体”。 近年不少企业朋友均问及:在企业资产管理中,“价值”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定义是什么?(注:价值、成本、价值驱动因素、价值保障因素的定义,来自全球维修与资产管理论坛的《资产管理对于组织的价值》;绩效、风险的定义,来自GB/T33172)
“价值(Value)”被定义为:“Value is the satisfaction of stakeholders’ needs in relation to the costs incurred an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ssociated risks”。笔者试译如下:相关方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与所耗成本、所存风险的关系。全球维修与资产管理论坛用公式将该定义形象地表达如下:价值 =(绩效-成本)@ 风险。同时应理解如下相关内容:“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即“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风险;“成本”即对目标的负面影响,包括财务、时间、物质、可持续性、社会等方面;“绩效”即对目标的正面影响。——换言之,企业资产若满足相关方需求的程度越高而所耗成本越少、所存风险越低,则其价值就越大。
企业资产价值的相关方有哪些? 总体上来说,有三大类群体会关注企业资产的价值(参考文献:杨依依博士论文《企业价值与价值创造的理论研究》):① 追求企业本位价值的股东、投资者,企业本位价值有资产回报率、总资产报酬率等;② 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即顾客价值),例如设备资产输出产品的性价比、合格性与准时性;③ 员工、关联企业、邻近社区、执法机关等(即社会价值),例如员工关注企业设备资产的效率和安全性、执法机关关注企业资产的法规符合性等。
如何识别企业资产的价值?GB/T33172 明文提出:“价值(无论有形或无形、财务或非财务)将由组织及其相关方根据组织目标确定。” 也就是说,企业各类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尽管不同企业所处的环境迥异,所拥有的资产类型和数目亦不一样,但,基于经营战略目标,对于一家企业的整体价值识别(即把企业视为一个“总资产”),可采用精益中常用的“价值流程图(VSM)”;对于单个资产的价值识别,可采用资产全寿命周期价值矩阵表、价值漏斗等方法。
价值以何种方式体现?从GB/T33172 所提出的“(资产的)价值(无论有形或无形、财务或非财务)将由组织及其相关方根据组织目标确定”,亦可看出资产的价值会以有形或无形、财务或非财务的方式予以体现。例如:一企业在其经营战略目标中,有“追求生产设备零故障”之子目标,该子目标的有形价值方面:故障时间和次数下降、生产效率上升、产品合格率提高、安全和环保事故损失减少等;无形价值方面:企业人员的成就感和安全感加强、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严守法规的形象、企业商誉上升等。
企业资产创造价值的方向?从“相关方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与所耗成本、所存风险的关系”,可看出创造价值的方向有三:提高满足相关方需求的程度;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应当特别留意:① 资产的价值创造,不宜只限于对单个(台)资产本身的改善(例如生产设备的故障削减、排污合规性、智能化改造等),而应从更广的层面进行改善。例如:在一些制造业工厂,若对设备资产群构成的生产线实施单件流(或小批量流),可明显压缩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再例如:借鉴华为的“针尖战略”,对因产品繁杂导致资产运行效率低下的工厂,基于市场需求收窄产品品类,可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总资产收益率。“就设备论设备”、“就资产论资产”之所以久遭人诟病,是因其未充分吻合“令资产最大化创造价值”的资产管理理念。② “价值驱动因素”(Value Drivers)、“价值保障因素(Value Enablers)”。“价值驱动因素”即对绩效、成本、风险有直接影响的资产或活动;“价值保障因素”即本身不直接创造价值的资产或活动,但其用于支持“价值驱动因素”创造价值。例如:对生产设备资产开展OEE(设备综合效率)改善活动,该活动即“价值驱动因素”,而在开展该活动之前阅读OEE改善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即“价值保障因素”。识别二者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看清价值创造所需的全部因素,继而可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忽略必要的“价值保障因素”。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企业资产的“价值”及其相关事项,是资产管理中重要的原点问题,很有必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将它们正确、全面地理解,在实施资产价值改善时方不至于感到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