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勇海
近日,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发布文章《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阿里巴巴表示,网络谣言已不仅是针对一家企业、毁掉一个行业的问题,更日益成为误导社会公众的源头,所以应该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阿里巴巴表示,最近短短几年间,网络“水军”异军突起,在一些大企业源源不断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持下,网络“水军”形成了造谣、传谣、评论一条龙产业链。
有人认为,阿里的呼吁,动机并不那么纯净,正义感并不那么彻底。因为前不久,阿里被有组织的黑公关围攻了一番,彼时,超过500多个自媒体账号在同一时间段,持续发出攻击阿里“垄断市场”、“逼迫商家二选一”、阿里平台上“商家破产跑路”的网帖,超过9700多篇。阿里深受其害,所以现在才发出了“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的呐喊,很容易让“吃瓜群众”联想到,它是在以此反击对手。
实际上,即便阿里呼吁“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有反击对手的初衷,又有什么不可以?一些新媒体、自媒体,制造传播网络雾霾,让一些企业无辜“躺枪”,名誉、商誉被损害,这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是对行业市场秩序与网络空间秩序的扰乱。每个企业都应该痛恨并驱赶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以保护爱惜自己的羽毛,以便于通过法治途径保护自己的名誉。
而且,被有组织的黑公关围攻,不光是一家企业在网络世界的遭遇。这些年,随着商业竞争愈来愈白热化,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发帖抹黑对手,已经成为常见的不正当竞争方式,不少企业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受到网络黑文与水军组织化、规模化的舆论攻击,尤其在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包括小米、华为、万达等在内的企业都因遇到网络水军的诋毁,而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声誉。阿里的呼吁就具有了普适价值。
进而言之,包括网络黑势力、黑产业、黑资金在内的网络雾霾,早已不是只针对一家企业、一个行业,每家企业、每个行业都可能深受其害。在网络上,每家企业、每个行业实际上已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如果不能“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将把一些企业与行业的发展引向歧途。同时,网络雾霾如果过于强大,势必边缘化真正健康的媒体声音,侵害客观公正的价值体系,甚至利用社会问题,放大社会矛盾,误导与危害社会公众。
而要“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则应群防群治。所有企业都要摒弃以抹黑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的违法行为,否则可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每家新媒体、自媒体的运营者、平台提供者在制造传网络信息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有理有智,爱财有道,否则可能“吃不了兜着走”;相关部门更要像治理空气污染那样,探索各类整体行动、全民协同的举措,以严刑竣法明确各方责任,发现一起惩戒一起,从源头堵住网络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