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我的“习酒情缘”(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河南 郝成林

  相守篇:二郎滩头创大业,长征路上谱新篇

  世界上,有一种情感叫矢志不渝。

  参加工作以后,因为应酬,我也喝过不少所谓的好酒。价格很贵,档次很高,但我始终感觉没有记忆中品习酒时那种“妙不可言”的滋味。

  前不久,我和几个同事到贵州出差。李云鹏听说后,欣喜若狂,专门开车到车站接我。

  他给我安排的一个精彩节目就是参观习酒酒厂,让我零距离感受习酒。

  酒厂位处二郎滩,是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地理遗址。

  赤水河,一条醉人的美酒河。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在二郎滩这一段,河水如一条水龙从山谷中蜿蜒而出,把一块地分成两半,一边是四川二郎镇,一边是贵州习酒镇,天然地构筑成了一个太极图。习酒公司厂区依山傍水,绵延十里,故有“十里酒城”的美誉。

  二郎滩的风情,在于古韵悠悠。沿着古街古巷慢慢穿行,那一座座民居如泊在河岸的古船,那鳞次栉比的清末民初青瓦板壁老屋和吊脚楼,构成了独具风格的山区古镇。

  二郎滩的风情,更在于酒香浓郁。山色水韵酒香扑鼻。走进酒城,几乎不需要把盏,人们就可以闻其香,识其城,那是酒的芬芳,那是习酒的体香。那醉人的气息环绕着我,钻进骨缝,渗进血液,在微醺的状态中让我进入梦乡。

  当我走进习酒厂区,与其说是走进企业的生产园区,更不如说走进了风光旖旎的风景区。园区规划精致,飞檐翘阁,小桥流水,奇石香草,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当我信步在整洁无尘的生产园区时,感受到的只有花香与酒香扑鼻,流水伴鸟鸣悠扬,古色与新貌齐彰。无论是主楼建筑之画栋雕梁抑或是场面铺陈之宏大,均显出一种气派。酒厂的办公区、贮销区、招待所、宿舍区、广场、花园,连绵不断。园区内酒香浓郁,花色鲜艳,绿树成荫,一片昌盛祥和的气象。

  记得我在包装车间参观时,发现工人们竟然是在用纯净水洗酒瓶的盖子。这只是习酒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小细节。光此一项,习酒公司每个月就要多支出数十万元。据了解,10多年前,习酒公司投资上百万元购置了先进的纯净水处理设备。每个月,习酒公司都会定期把纯净水拿到遵义市有关部门鉴定。

  细节决定成败。原来,习酒人是用真心和汗水酿酒的人,习酒是让消费者放心的酒。也许,正因为如此,位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地势崎岖的习酒才能创造出中国白酒酿造企业发展的奇迹。在二郎滩头、美酒河畔,习酒正在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习酒厂还在半山腰修了一个非常壮观的观景平台。清晨,站在观景台上,规模宏大的酒厂一览无遗,这时的二郎滩就像一个宁静的女子,朝霞映照在裸露的峭壁上,朦胧得象一抹轻纱,与农家的炊烟飘在一起,天地浑然一色。

  如此美景自然让我浮想联翩。想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强渡过河的。受伤的战士曾经用美酒洗伤。直到现在,习水附近仍流传着“二郎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脚,二郎之酒香兮可以作我药”的传奇佳话,耳边萦绕的风声里面似乎有“红军哥哥回来了”的声音,还有“赤水河水波连波”的歌声,这些声音贴着水面,穿过岁月,直抵心灵……

  二郎滩、波浪宽、滔滔水湍,一河两岸,皆是巍峨山。习酒,浸泡过生命,淬火过岁月,一任淋漓的肝胆,激荡起酒杯中那一串串无声的岁月。

  岁月流金,物是人非。或许,历史本身就是这样莫测。谁曾想到,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居然会因酒,再一次演绎经典和传奇。

  可以说,短暂的一次旅程让我熟悉了习酒的前世今生,读懂了她的优美、大气、豪迈和智慧,喜欢上了企业的精神与风骨。我庆幸自己能来到二郎滩,能感受到这深厚的习酒文化。可以说,此次企业之行让我看到了一个产业的振兴,看到了一种文化元素的脉动,一种燃烧的激情和光荣的梦想。

  站在二郎滩头,登临阳雀台,参观习酒厂区,我油然而生一种感触:习酒的发展不正如工农红军一样吗?自1952年创业开始,只有一间小作坊,寥寥几人,但蕴藏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习酒人”励精图治、勇攀高峰,在创造醇香、奉献社会、产业报国的征程中取得了一串串骄人的业绩。习酒不光是一部民族传统工业发展史的标本,更是中国从一穷二白而跃为世界经济体量第二的沧桑巨变的缩影。所以,读懂了习酒,也就读懂了中国。

  “莺啼赤水河,阅十里酒城,习习春风挥画笔;歌起绿杨岸,品一壶月色,浓浓酒香动诗心”。

  到访二郎滩,宾主交谈最多的话题自然是习酒的故事。李云鹏自豪地告诉我,在二郎滩,要喝酒,不需要什么下酒菜,因为打开酒坛,就会香飘十里,有了这浓浓的酒香,太好的菜也是多余的。这种蕴含神奇魔力和丰富文化含义的液体,从酿造到饮用,已经成了一种文化象征,一种文化符号。

  “习酒,一二三,干!”当地人在一起喝酒总会这样高呼,尽显习酒人身上特别的精气神。恰如此时,在异乡的夜色里,我们几个同学迎着醉人清风,鞠一捧美酒,闻着镇上弥漫千年的酒香,谈论着年少轻狂的往事,正所谓“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出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其实,在习酒身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1952年筹划建厂开始,习酒走过了六十余年的风风雨雨。虽是跌宕起伏甚至曾一度滑入低谷,但每一个时期,习酒都秉承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在赤水河二郎滩拔地而起的“习酒城”是习酒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那么从1998年起,习酒在茅台集团统帅下历经10余年艰苦奋斗,重新崛起于中国白酒之林的嬗变更是时代的选择。

  历史决定基因,环境铸就品质,创新引领未来。历经10余年的品牌复兴之路,习酒这艘白酒巨轮,再次以崭新的姿态,挺立潮头。如今,“习酒巨轮”正随奔腾不息的赤水河扬帆远航。这是一个传统产业发展的奇迹,也是一个商业神话。一个个新的纪录,诉说着习酒人所创造的神奇。

  天下习酒好风情,春夏秋冬总相宜!回首习酒的故事,我惊喜地发现,习酒不仅完成了一次紧跟时代步伐、充满时代活力的品牌飞越,更经历了一段演绎品牌魅力的非凡历程。习酒于荆棘处高歌,在绝境中辟路,在改革与创新之间,迸发出蓬勃的竞争活力,在探索与实践之间,正凸现出无穷的发展张力,其品牌战略和品牌结构逐渐清晰。这个团队正以饱蘸历史人文精华的笔墨,挥就中国酿酒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正成为一种酒文化的地标!

  今天,历史又将习酒推到了新的起点。习酒人正以“会当凌绝顶”的恢宏大气和领袖风采,阔步前行,高歌猛进。“塑习酒品牌,建和谐酒城,为国酒增光,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习酒人新的历史使命。习酒人正用一曲激扬的奋进之歌,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名酒的希望和未来。

  一切都充满诗人的激情,一幅跨越发展的美妙画卷正徐徐展开……

  习酒,我由衷为你喝彩,为你祝福!

  (作者简介:郝成林,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教师,省作协会员,对文学苦旅矢志不渝,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