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我的“习酒情缘”(三)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河南 郝成林

  热恋篇:习酒君品,一世情缘

  和男女之间的情缘一样,我和习酒的热恋源于“习酒·我的大学”公益助学活动。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教师。

  我所在的学校位于太行山深处,条件非常艰苦。

  条件虽然差,但不能阻止孩子走出大山的渴望和梦想。我的孩子们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相当好。

  记得班里有位叫席娟的女孩,家里一贫如洗,属于市级贫困户,但她特别懂事,成绩也很好。不幸的是,就在高考前一个月,她的父亲离开了人世。她父亲患腰椎间盘突出和糖尿病已经10多年,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之前为治病已经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背上10多万元的债务。

  席娟那年考了520分,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孩子满脸泪水,一脸绝望。大学入学费用让这个早已负债累累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关键时刻,她盼来了一场“及时雨”,那就是“习酒·我的大学”公益助学活动。这是习酒公司于2006年创办的公益品牌,旨在关注和解决贵州及全国部分贫困地区学子上大学难的问题。10年多来,习酒公司已经累计捐资9000余万元,已帮助近20000名寒门学子顺利进入大学校园,其足迹遍及贵州、重庆、云南、湖南、河南等全国各地,受助学生遍布国内近百所知名高校。

  于是,我指导席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按照报名要求,向团市委和习酒企业提供了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情况证明、通知书复印件等信息和资料。没想到,经过审查,她的资助申请被批准了。

  当团县委的工作人员给家里送来5000元的资助款时,她的母亲根本不敢相信:“人家都认不得你,你是河南的娃,人家是贵州的酒厂,凭啥要拿这么多钱供你读书?哪有这样的好事?”

  经过志愿者动情地介绍,她的母亲感动地掉下了泪水。

  后来,得到习酒公司资助的席娟顺利读完了大学。“爸爸,习酒让我上了大学,你可以安息了。我要用行动来诠释感恩和责任,学好知识,报效国家。”说着说着,她的泪水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毕业后,席娟成为一个自媒体工作者,同时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心志愿者。她在自己的博客上还发表了一篇《公益烛光照我行》的短文:“大学是一个丰富的舞台,也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摇篮。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山村。要不是习酒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大学梦想外出打工弥补家用。是无数像习酒人这样的好心人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有了更大的勇气,虽然以后的路对我来说很艰难,但我会很坚强地走下去,因为我心中永远有一盏温暖的公益之灯。”与此同时,数千名得到资助的学子,纷纷以短信、书信、邮件等方式表达感恩之情,表达他们对梦想的向往,以及对承担未来的勇气。

  由此,我的心灵深受震撼。大品牌有大担当。这样的企业行为让人肃然起敬。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尽企业之所能,资助这些寒门学子,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知识和能力,是习酒公司反哺社会的责任。正如贵州茅台集团副总经理、习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德芹所说:“帮助优秀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想,这既是习酒公司的责任,更是习酒的光荣。我们不仅要创造中国白酒的民族品牌,也应该创造中国公益的民族品牌。”

  传承公益的力量,演绎温暖的故事。所以,我更加喜欢喝习酒,喜欢宣传习酒,因为在我眼里,习酒是一个有担当的企业,一个有君子气度的品牌。从草创到全国知名的明星企业,习酒人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初心始终未变。中华文明之所以得以传承和发展,就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有一种永远的精神——担当。这种担当演绎着无数的精彩故事,印记了一个时代的共识。

  火红五月,爱心汇聚。今年的5月19日,“八方援” 河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2017“习酒·我的大学”公益助学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作为志愿者之一,我有幸和新闻界的朋友、爱心使者代表、往届受助学生代表以及郑州百年职校习酒合唱团的同学们等一起出席了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我零距离领略了贵州茅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习酒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同志和贵州茅台集团总经理助理、习酒公司总经理钟方达同志的风采,也对“习酒·我的大学”公益助学活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自2006年创办以来,习酒的助学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大力支持,11年来,贵州茅台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一直行走在公益的道路上, 每一个脚印彰显的是爱心与担当,是责任与信念。公益助学活动自在河南省实施以来,已经分别在郑州、平顶山、洛阳、漯河等地资助670河南贫困学子梦圆大学。如今,资助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资助人群从以前的单一大学生学费资助演变成关注青少年学习、创业、心理等多维体的立体资助,已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全国性公益品牌。

  其实,多年来,习酒公司在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企业,从诞生之日起便注定了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坚守着反哺大山、福及乡梓的使命,秉承着“崇道、务本、敬商、爱人”核心价值观,60多年来,不论是捐资助学、救助灾区,还是扶贫乡村、助弱济困,在公益的道路上,习酒初心不改……

  心怀感恩,肩负责任。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已成为习酒人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行为和追求:

  二十世纪90年代,“习酒献西藏”、“西北中原万里行”、“习酒香飘重庆城”、“千里赤水河考察”等大型活动就已风靡全国,影响深远;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里,习酒即刻给灾区捐赠100万元,并号召企业员工以实际行动援助抗震救灾;

  2010年3月,云南省一些地区遭遇百年罕见的旱灾,习酒当即通过云南省慈善总会向灾区群众捐赠100万元,并通过举办“让爱滋润大地——2010贵州抗旱救灾公益晚会”,捐赠100万元义款……

  通过上面几个活动剪影,人们不难发现,习酒通过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完美体现着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使命,展现着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获得了全社会的肯定和一致好评。近年来、习酒品牌及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品牌价值达200多亿元。

  莎士比亚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制布袭》里说: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穷人。

  白酒营销圈里有句名言:中国文化走多远,中国白酒就走多远。

  涓涓细流汇成海,这是社会责任的最好诠释。从1952年建厂以来, 习酒一直都在倡导“君品文化”,践行“崇道务本,敬商爱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创造性提出了“君品文化” 的理念,将中国存世千年的古老哲学和价值观,与企业发展理念相融合。当习酒把善行制度化,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君子之风结合,企业的行为就不仅仅是为贫困学子“捐钱”,彰显的是一种社会理想和社会风尚。

  如今,习酒的君品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和赞许。

  关于君品,或许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君品是琴棋书画诗酒花,有人说君品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但在我眼里,习酒的君品是浓烈的,犹如那醇厚的酱香。我想,正因为如此,习酒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迅速成为白酒的一个品牌。如今,“员工、品牌、质量、文化、资源、技术”已构成了习酒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争一流、做最好”已成为习酒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塑习酒品牌,建和谐酒城,为国酒增光,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习酒人新的历史使命。独特的企业文化使习酒像雨后生机勃勃的绿竹,清晰而有力地向上生长。

  文化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习酒淋漓尽致体现了一个成熟企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这种极具行业战略高度的准确定位,为习酒的未来战略拓展开辟了广阔视野和全新境界。也正是这种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定位,最终让习酒的激情和梦想如此生动,如此震撼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习酒为整个中国酒业的复兴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也让人们看到了曙光!

  或许,正是有了这样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习酒才最终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光荣和梦想!

  (作者简介:郝成林,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教师,省作协会员,对文学苦旅矢志不渝,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