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惠普喝咖啡的时间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小苇

1.jpg

  在中国惠普,为了聆听员工的声音,有一项制度,叫做“喝咖啡的时间”,即每个高层管理人员和各分公司的总经理每个月必须找6~8名员工座谈一次。惠普大厦附近有个星巴克咖啡厅,那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一般是按部门轮流进行,比如这个月找人事部门的员工喝咖啡,下个月找财务部门的员工喝咖啡,再下个月找PC部门的员工喝咖啡等等。这样,一年做12次,各个大部门基本上就能够轮流一遍了。公司的高管层有十几个人,加上8个分公司的总经理,差不多20来人,这样一年下来就能与1000来人进行面对面地交流。

  为了保证与员工沟通的效果,对“喝咖啡的时间”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每次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员工可能不习惯在高管面前随便讲,但是喝着咖啡慢慢聊一个小时以后,大家就放松了,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再者我们并没有事先预备好的话题,而是让员工随便聊,目的是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这样大家就愿意说实话了。公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听取员工对公司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实,很多事情只要有一种沟通渠道就很容易解决,那些闹大了的事情往往是积累起来之后才爆发的。

  每个高管人员在完成了每月一次的“喝咖啡的时间”之后,就要按照标准的格式,写出一个沟通报告。报告一般涉及到座谈的时间、地点、参与的人员、历时多长,涉及哪些话题,哪些问题已经给予答复,哪些还没有答案等等,然后将那些没有答案的重大问题和意见整理出来,拿到公司的决策委员会上去讨论。经过决策委员会的讨论,有些建议会马上采纳,并指定专人立即着手去办,这样在每月一次的员工沟通大会上就可以向员工通报:我们收到了哪些建议, 其中被采纳的员工建议有哪些,从何时开始执行;哪些是没有被采纳的建议,公司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建议等,都会向员工交待清楚。这样员工才有积极性参与这项活动,否则一旦出现“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情况,员工就对这种活动失去了信心,知道说了也没有用,自然就变成了“形式主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