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万源市创新供销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蒋德敏

2.jpg

  近年以来,达州万源市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大局,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积极创新实施“二三四”工作法,深入推进供销综合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助推全市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两线”梳理,充分激活供销发展内生动力。

  该市始终坚持“社企分离”机制,从源头理清“社、企”两条线并分而治之。理顺“社线”。充分解读和运用政策优势并将其转化为供销事业发展的源动力。

  一是健全完善供销体系。为让供销社这一“老品牌”焕发出“新生机”,从2015年以来,先后恢复建设28个乡镇供销社,吸纳家庭农场、个体大户、专业合作社、产销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入社,将供销经营和服务延伸到村级组织、拓展到田边地角。

  二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将乡镇、部门推动供销事业发展职责纳入供销改革实施意见,纳入乡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切实为供销发展排忧解难;部门协调明责,对供销发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合力推动供销综合改革落地落实。

  三是打造专业供销团队。2017年分批次引进具有现代供销管理理念人才5名,为构建行业指导体系提供足够专业支撑。逐步建立起以市供销社为龙头、乡镇和部门为后援、社有企业为载体、乡镇供销社为基础、村级服务社为终端的供销服务体系。始终紧盯“服务三农”主战场,着力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全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把供销社职能延伸到能满足“三农”需求的每一个角落。一是对社属企业管资本。按照出资人职责定位明晰社属企业的责、权、利,依照《公司法》运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依法科学界定供销社机关和社有企业的权责边界,着力突出出资人地位。二是对基层组织重规范。重点对乡镇、村社基层供销组织提供产品鉴别、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专业把关,解决其发展的后顾之忧。

  “三轮”联动,打造农民合作组织服务体系。

  基层供销社驱动。紧紧依靠兴达农资、兴宏日杂公司现有的农村服务网络,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农村社会服务优质资源和服务要素,全力加强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2017年投入120万元,通过与专业大户组建股份合作公司或利用农资企业销售网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形式,新建基层供销社7个,具体承担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流通、日用品消费、烟花爆竹经营销售服务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他们成为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加速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和载体。

  专业合作社带动。立足本地优势资源,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领办、创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民开展合作经营。仅2017年,就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70个,入社农户达2600余户,借助旧院黑鸡(蛋)、青脆李、蜂蜜以及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供销社入股或鼓励社有企业入股等方式,在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合作,带动农民开展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该市石塘镇供销社领办的安科实业有限公司涉足多个服务领域,先后获四川省、国家供销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带动农户503户户均增收1800余元。

  村级服务点推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组织优势,基层供销社的经营服务优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优势,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政治核心、基层供销社为经济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服务载体的“三位一体”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42个,经营网点数598个,其中,提升改造庄稼医院122个、信息化网络改造132个、贫困村建设网点数25个。除承担日常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买进卖出外,还提供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方便快捷的服务,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援助,千方百计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措”并举,拓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

  做好供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做好冷链物流建设,做强再生资源产业,形成布局合理、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经营服务新格局。按照“公司自筹+政府补助”的方式,到目前已完成改扩建农产品冷冻冷藏保鲜库3000立方米,新增叉车、托盘、货架100个,为实现万源农副特色产品“买秦巴、卖全国”提供坚实保障。由该市供销社控股、自然人参股,注资500万元成立“万源市慧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从事报废汽车、废有色金属、废旧家电等的回收、加工、仓储、物流及销售,实现再生资源分拣、分类、转运一体化,为城乡居民提供废旧物资处置“一站式”服务。

  做实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四川省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县(市)为契机,严格遵循“合作制、封闭性、服务三农”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由该市白沙润豪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发起社,筹集资金205万元成立白沙润豪农村资金互助社。对“缺资金”的农户,提供低息、快捷的互助资金支持。成立以来,先后贷出资金180余万元,为社员解急帮困、贫困户脱贫致富、活跃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足网上供销文章。以该市兴达农资公司为抓手,切实着眼于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三农”,积极打造“互联网+农资”平台,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村淘、工行融易购、供销社电商平台等,将电子商务与特色富硒农产品、林果业产品销售有机结合,源硒农业、山货良品、鑫源商贸、大巴山食品等公司在白果乡、蜂桶乡、青花镇等十几个乡镇设立代购点收购干竹笋、猕猴桃、旧院黑鸡(蛋)、高山崖豆、蜂蜜等50多种富硒土特产品。同时,结合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帮助农户找市场增加收入。2017年以来,完成商品销售额近4亿元,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近千万元。

  做细土地托管服务。围绕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怎样把地种好”等问题,探索开展以土地托管服务为切入点的服务规模化,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量身定做”从种到收全程服务的“保姆式”全托服务和农户按需选择服务项目的“菜单式”半托服务两种模式。以该市供销社为主导,以农资公司为依托,以乡镇基层社为服务载体,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民和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由托管方提供统一的播种、耕作、施肥、防治病害、灌溉、收获等“一条龙”服务,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农民“坐享其成”,在拥有固定收益的同时,还可专心去务工或搞其他经营。重点对青花镇的猕猴桃、魏家乡的青脆李、石窝镇的枸杞等产业分别制定托管服务规程,提供“套餐式”服务。目前,已托管土地5500亩,累计培训社员1.98万人次,带动投入资金8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