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州万源市统计局 蒋德敏
今年以来,达州万源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稳粮食、扩经作、强畜牧”的思路,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力促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前三季度万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41.17亿元,实现增加值26.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农业经济呈现出逐季向好的良好态势。
农业经济的特点。夏粮颗粒归仓,秋粮丰收在望。今年以来,万源气候适宜,土壤墒情良好,夏粮播种面积27.36万亩,产量65362吨,比上年增长1.1%;秋粮长势喜人,颗粒饱满,丰收在望,目前,全市61.38万亩秋粮长势喜人,预计产量达217726吨,比上年增长1.2%。全年粮食产量将达283088吨,比上年增长1.2%。水果、油料、中药材、烟叶产量增长较快。前三季度,万源园林水果产量10917吨,同比增长1.9;油料产量28716吨,同比增长2.5%;中药材产量16853吨,同比增长3%;烟叶产量2241吨,同比增长1.1%。蔬菜产量递增,价格先逆后扬。前三季度,万源全市蔬菜产量133818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63%,受经济形势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蔬菜价格呈现先逆后扬走势。畜产品产量呈现“三增一降”特点。前三季度,万源生猪、牛、羊出栏量分别为278535头、33654头、116196只,同比分别增长0.2%、1%、0.1%,家禽出栏量262.08万只,同比下降3.6%。
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万源粮食结构单一,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植业与养殖业配套衔接不够,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农业效益较低,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依然偏低。蔬菜水果种植规模小,农产品品种单一,品牌意识淡漠,拓展销售渠道能力有限。畜产品仍然以生猪为主,牛和羊等草食牲畜的养殖规模还需继续扩大,山区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据统计,前三季度生猪产值51860万元,占畜牧业产值的42.8%,而牛羊总共的产值只有38381万元,仅占畜牧业产值的31.7%。表明万源发展草食牲畜的潜力还很大。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综合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全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缺失或失修情况比较普遍,有的农田不能灌溉,导致种植业成本高、效益低。综合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种植户仍采用人力播种、收获,费时费力费工。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万源地处山区,几乎每年都有干旱洪涝发生,今年也不例外。现代农业园区示范辐射效应不明显。园区数量少,规模小,分类少。品牌不优,示范辐射带动不明显。资金不足,扶持力度不大。园区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够健全,缺乏过硬的扶持园区建设的优惠激励政策,财政资金使用过于分散,部分企业规模小,资金积累缓慢,有过分依赖政府的思想,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几点措施建议。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调整种养结构。要继续加大农业种植财政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加大市场信息传递与监测力度,适时调整种养结构,并给予农业技术支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开发力度以及网络销售渠道;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及水果;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生猪发展的基础上,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草食牲畜;要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加速畜禽品种改良,提高畜禽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农业增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自然灾害能力;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监测服务工作,提早防控,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部门应积极推广普及适合当地农作物耕种管理收获的机械化运用技术。提升农业园区辐射范围,科学制定规划。要牢固树立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克服传统耕种理念,坚持前瞻性和现实性,示范型和效益型的统一,以产业为基础,突出区域特色,充分考虑生产布局、产业衔接和循环发展,形成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园区建设规划,带动园区快速发展,使园区成为农业增效的有效载体,农民增收的平台;园区要以壮大设施蔬菜、有机鲜果等为主体,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创意、高效的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按照国家惠农政策要求,立足区域特点,搭建农业招商引资渠道,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鼓励非农企业投资农业进行二次创业,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创新农业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抓好部门招商,涉农部门要依据职能和行业特色,围绕优势资源,开展好农业生产招商引资工作;要突出抓好农产品电子交易网络招商,充分发挥互联网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优势,重点利用电商平台,宣传农业、龙头企业及招商引资项目,促使农产品经贸活动在网上交易,使更多的农业投资项目落户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