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文彪 编辑
目前,除西藏、黑龙江2地外,其余29省份均已公布2016年平均工资数据。换算为月工资,北京、天津等15个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达到了5000元;浙江、广东等8地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0月28日人民网)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7569元,同比名义增长8.9%;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2833元,同比名义增长8.2%。虽然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相差不是很大,但无论是从全国还是各地数据来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总额普遍相差较大,不少省份二者之间的差距接近于一半。需要看到的是,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量远大于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所以,国民收入水平要能普遍得到更大的提高,进一步加快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增长速度,缩小其与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之间的工资差距,更为紧迫与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速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收入增长。不过,与此同时需要看到的是,我国近些年来国民收入分配呈现出更多地向着政府倾斜的态势。这有利于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收入水平提高,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收入水平的提高幅度,却相应地有所降低,这不利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国家一方面有必要大力通过简政放权、减少审批,进一步释放市场动能与活力,大力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扶持企业增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有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对企业减税让利的力度,进一步破除垄断,让更多的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着政府倾斜的态势,让企业从国民收入分配中所能获得的蛋糕有效扩大。
这样的调整便于推动广大私营企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升级改造与扩大再生产,企业在获得更大发展的同时,才有能力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有效缩小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与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让包括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在内的所有国民都能不断增强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