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妙贤
近年中国白酒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之际,若抵挡不了其霸道辛辣的味儿,倒可向中国酒界的另一巨头黄酒靠拢,一种只有中国独有的绝世美酒,自商周时代面世至今,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古酒。一向对中国酒甚有心得的香港葡萄酒评审协会主席梁卫民,正对黄酒类别的花雕情有独钟,爱其醇厚芳香。
品酒文化在中西方的差异极大,中国人品酒不求优雅,只求痛快洒脱,美酒一樽或一埕,倒入大碗入口便是,文人除爱斗酒,更爱即兴成诗,且看李白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苏轼的“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等均是豪情满溢。若新手入门未能感受中国白酒的霸道,中国黄酒便是平易近人的好选择,当中以花雕最广为本地酒徒熟悉。
花雕之名由来
梁卫民笑说,花雕是喜庆的美酒,名字优雅有意思,起初是装进一大酒埕中,爱风雅的中国人便想到在上面做些雕龙雕凤等装饰,花雕之美名便由此而来,沿用至今。以梁卫民所见,本地人对花雕的认识贫乏得很,分不清绍兴酒和花雕的关系和分别,甚至不视花雕为美酒,“绍兴是黄酒最出名的产区”,像法国的波尔多,而花雕就比照红葡萄酒,是一个种类的统称。事实上,花雕不一定是大闸蟹的专属配酒,更不是煮菜时才用,不应该沦落到只能放在调味料货架之中。
“古越龙山三十年陈酿千福花雕酒”被中国列入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以景德镇的中国青花瓷仿古酒瓶包装,散发陈醋般的浓郁芳香,酒质丰厚柔滑,余香绵长。
其实,花雕就像西方的雪莉酒,带点甜味易入口,十分讨人欢喜,梁卫民直说可视之为House Wine,最重要是饮得开心。现时中国市场以古越龙山、咸亨、会稽山等为高阶品牌,花雕十年,便是花雕入门的好例子,入口微甜带芳香,此时可加些姜丝来享用,以微辣增添活力和甜香,来个大杯豪饮,一大帮朋友围着吃火锅时享用最适合。
花雕易入口之余,亲民亦是一大卖点,由数十至过千元亦有,梁卫民直说花雕品牌众多,不过挑选并不难,胜在一分钱一分货,另外也可以用年份作区分,要知道中国传统酒类的规格标准不如葡萄酒般严格,多是约定俗成,“花雕至少酿制三年,这个年份多数煮菜时用,论品酒的话,以十多年到二十多年的陈年花雕为主。”陈年时间正是花雕摆脱处身调味料货架、由厨房走上餐桌的关键所在。
近似陈醋芳香
陈年花雕正是细究味道层次的好选择,酒色随岁月由深棕红色转深,比如一杯花雕十八年,泛着光泽感的深棕酒色,入口感到近似陈醋的芳香,强烈而不刺鼻,酒体厚身夹杂些杏桃味,轻易地一口接一口便喝掉一杯酒。
至于品酒的冷暖饮法,说穿了也是个人的喜好,不过跟大闸蟹相配的花雕,则以暖饮为佳,全因中国人的养生之道,蟹性质寒凉,以微温的花雕伴吃,正好暖胃驱寒。热饮花雕未尝不可,单是其传来的浓郁香气已教人迷倒,梁卫民笑说就是这股热力一下子将酒香全都迫出来,来得快去得快,入口时却无所得,变成鸡肋,他建议以微凉约10度来享用花雕最佳,放入冰桶十多分钟便可,饮时便可感受香气一层又一层地散发出来,真正享受到美酒的醇厚芳香。
有说品味花雕时可加姜丝、话梅,梁卫民直说这大都是遮丑的掩眼法,“台湾亦有酿制花雕,可惜水源不太好,入口始终带有石灰味或皮蛋味,所以饮时才会加姜丝或话梅去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