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明辉 蒲南平 张小星
日前,西充县召开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会议要求锁定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战略目标,决胜现代农业、工业振兴、旅游康养、城乡建设、脱贫攻坚“五大战场”,汇聚重点改革、精准招商、创新创业“三大动力”,强化依法治县、从严治党、基层党建创新“三大保障”,围绕“533战略规划”,奋力开创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新局面。
放大优势提质增效决胜现代农业大战场
有机农业是西充产业的最大优势。如何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创新,全力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基地,推动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成为全省标杆、全国示范?
该县给出的答案是做精基地、做优质量、做强品牌、做实机制。
西充县龙滩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覆盖7个乡镇91个村,占地面积10万亩,总投资30亿元。西充县提出,提档升级龙滩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古楼香桃产业带等园区基础设施,着力将现有园区升级为标准化园区。同时,精品化发展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高端化发展智慧农业,打造全省领先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质量是“有机西充”的生命线。要落实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快追溯体系实用化,严格执行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真正做到可追溯体系在生产端和销售端无缝衔接,实现可追溯在有机农业领域全覆盖。
品牌是影响力,品牌是效益。该县支持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创建市场认可的特色品牌,形成“区域品牌+产品品牌”的双品牌体系。强化品牌管理,建立政府主导的“好充食”区域品牌管理制度、授权使用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维护区域品牌公信力。建立企业自有特色品牌监督检查制度,设置品牌、商标信誉黑名单,执行失信退出机制。
集群发展加速赶超决胜工业振兴大战场
在园区平台的搭建上,该县全力推进多扶工业集中区建设,科学规划建设拓展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功能。 加快建设川东北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创新园区建设机制,探索“基础建设+企业招引+园区经营”模式,同步招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同时,强化园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打造设施配套、服务优良、项目集聚的示范性园区。
在产业集群的打造上,该县将按照“产业化-产业链-产业群”发展方向,发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定位明晰、服务功能完善等综合优势,主动对接全市现代农业、汽车汽配等千亿产业集群,依托县内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精密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
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该县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招引培育一批成长性好、 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九天真空技术应用产业园、 真空产业配套园、太极生物医药谷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星河科技、久盛通信、太极制药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九天真空、 天盛竹业等企业上市发展,做强新型工业核心支撑。
提升水平塑造品牌决胜旅游康养大战场
西充县提出了“旅游康养是西充产业发展的点睛之笔”口号,围绕“引得来、留得住、能见效”,深挖潜力,引爆热点,推动旅游康养成为西部领先的知名品牌。
高端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历史人文、产业特色、自然生态等内涵,以张澜故居、充国香桃源为重点,优化布局精品旅游线路,融入川东北和成渝西(安)旅游大环线。提升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桃博园等景点建设水平,完善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导游导购等配套设施,推进乡村旅游与农业体验、历史文化、民俗民居等深度融合,打破“只观光、不留恋”的现状。
特色发展健康养老,加快发展有机康养、医疗养生、生态旅居等养老产业。深化与三胞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川东北(南充)康养中心落地建设,配套发展康复医疗、健康教育、保健饮品等产业,培育大健康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与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旅游搭台”,持续办好赏花节、品果节等系列特色节庆活动,拓展“研学旅行”、 旅游赛事等旅游新业态, 带动酒店餐饮、文化娱乐、工业设计等配套产业,推动“单一营销”向“多业融合”转变,延伸旅游产业链。
融入南充同城发展决胜城乡建设大战场
今年西充实施的重点城建项目达23个,总投资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城北湿地公园、莲花湖片区海绵化改造、县城人行道及雨污管网分流改造等13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年度投资8亿元;住房保障项目包括安汉大道北一段棚户区、滨河路一期棚户区、青春大道棚户区二期、西古路公租房等10个项目,总投资48亿元,年度投资12亿元。
该县提出南西同城一体化是西充发展的必然方向,必须坚持与南充主城区区域同城、基础同网、产业同链,做优县城龙头,建好特色镇村,推动基础建设大提升,努力打造“成渝第二城”城市后花园。
重点做优县城龙头,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和增强城市功能、 强化城市管理。通过推进老城区升级改造、北部新城功能完善、城南新区开发建设和多扶片区特色发展等措施,高标准规划建设连接多扶片区、城南新区的新干道,推动两大片区融为一体、统筹发展,成为融入南充主城区的“桥头堡”。完成老城区道路升级改造, 抓好建材家居物流园、新农新城建设,完善城区学校、医院、市场、停车场、公厕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特色镇村建设上,围绕“四大组团”布局,引导交通物流、产业引擎、龙头企业向中心集镇和产业重镇集中,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组团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新建、改造、保护等方式,统筹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发掘农业农村优质资源,统筹发展农业观光体验、风情民宿、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着力打造产村一体、多业相融的田园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