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凤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用36个字对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出要求,即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希望广大企业家继续“弘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
客观地说,企业家精神在不同时代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几句话加以概括。而且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我们结合时代特征和制度环境从多个维度考察。笔者根据《意见》指引,就当前怎样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四个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首先要弘扬企业家的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和艰苦奋斗精神。爱国敬业是我国企业家群体的基本特质,遵纪守法是企业家安身立命之本,艰苦奋斗是企业家取得不断成功的法宝,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化浪潮中逐渐培养锻炼出一支具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为企业成长进步,行业进步、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的舞台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广大企业家进一步发扬日益进取,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遇到困难不倒退,咬定青山不放松。为此,《意见》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加强对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企业家自觉依法合规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强化诚信意识。而且,针对党员企业家,提出要自觉做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的模范。激励企业家自强不息、勤俭节约,反对享乐主义。
第二,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根本特征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必须依靠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广大企业家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始终保持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激情,不断开拓新思路,研究新策略,带领企业走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要把创新创业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紧盯产业和科技发展方向,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此,《意见》从支持企业家创新发展、弘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比如,吸收更多企业家参与科技创新政策、规划、计划、标准制定和立项评估等工作,向企业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探索建立创业保险、担保和风险分担制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对国有企业家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等为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所出现的失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情形者,要予以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支持企业家敏锐捕捉市场机遇,培育发展壮大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建立健全质量激励制度,树立具有一流质量标准和品牌价值的样板企业。激发和保护老字号企业企业家改革创新发展意识。
第三,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担当精神是企业家的魂魄。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国民经济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广大企业家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做出更大贡献。要全面分析研判形势,准确把握其中的机遇与风险,坚定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信心和决心。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为此,《意见》提出,要增强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国有企业家要自觉做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模范;要激发企业家致富思源的情怀,激发国有企业家服务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担当精神。
另外,要弘扬企业家的诚信守约精神。意见提出,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企业家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档案,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推行监管清单制度,清除多重多头执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泉红认为,诚信守约的契约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加强对企业家诚信经营的激励约束,是企业着眼未来,成为“百年老店”的安身立命之本。
“良好社会氛围是企业家精神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重要条件。”刘泉红说,这有利于形成崇尚干事、鼓励开拓、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弘扬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