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巴中:让每条河流成为一道风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何菊

1.jpg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水则灵”。

  “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是巴中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诺。作为“河长制”的实践者,巴中市按照《四川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创新河湖管理制度,实施市、县、乡、村四级河(段)长全覆盖,层层压实责任;水岸同治,加速“顽症”破除;创新监管,防止反弹,开创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今年来,全市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水污染事件。

  生态护坡绿草茵茵,幽幽绿水碧波荡漾,靓丽河道游人不断…… 这是近日记者在巴中市巴河边采访时见到的一幅美景。

  这一切,与曾经的砂堆林立、垃圾浮漂、水质浑浊、沿岸建筑林立形成了鲜明对比。巴河的变化,映射出巴中强力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决心和成效。

  “坚决确保中央、四川省委河长制工作决策部署在巴中落地落实。”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面落实河长制,有利于保持巴中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优势,构建“绿色巴中”,为推动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等兴市产业发展提供承载空间和良好条件,巴中将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

  山中水中,入画巴中。今年来,巴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河长制工作决策部署,通过高位推动、聚焦“顽症”、创新监管等超常举措,成功谱写了巴中呵护绿水青山的生动篇章。

  “四级”河长 层层压实责任

  巴中河库众多,境内有大小河流1100余条,总长4342公里,还有大中小型水库725座。面对众多河流、水库,如何治理呢?

  巴中的策略是深抓河长制工作。

  按照党政同责的要求,巴中早在今年4月就建立起了“三个全覆盖”,即市、县、乡三级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全覆盖,市、县、乡三级河长制办公室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河(段)长全覆盖。 全市共设立四级河(段)长3574名。

  “推进河长制工作,是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总河长何平介绍说,中央、省委作出全面落实河长制决策部署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率先在全省制定了“河长制”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实施市、县联动,每一片需要保护的水域都有了更为明确的责任主体。

  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巴中坚持部署从早的原则,建立起常抓不懈的导向体系、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形成了较为系统规范的推动河长制落实体系,有力确保压实责任不遗漏、推进工作无死角。

  今年来,巴中全市在市县乡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各河(段)长积极投身工作,全市河(段)长累计巡河7万余人次,人均19.8次。

  何远太是巴州区大佛寺村南江河段村级河(段)长,“作为饮用水源段的一个村级河(段)长,我同样深感责任重大,我把它当作亲人一样关心爱护。”他说,“每周我都会定时来巡河,并将巡查情况通过微信一一及时上报乡河长制办公室。”

  水岸同治 加速“顽症”破除

  “沉渡潭作为取水点,附近有一钢筋厂、废品回收站和一条公路极可能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造成一定污染和影响。”今年5月底初,通江县诺江镇千佛村沉渡潭的“河长”向该镇党委书记、乡级河段长王心泉递交了一份巡河报告。

  面对“要情”,诺江镇迅速重拳出击——“第一时间搬迁了钢筋厂、废品回收站,封堵了途经取水点的公路,并对所有可能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造成一定污染和影响河道管理的建筑进行了坚决拆除。”

  这仅仅是巴中市重拳护河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深入摸清各河湖症状后,巴中各地河(段)长围绕“责任田”展开了一系列重拳护河行动。先后依法对位于饮用水源地、多年应拆未拆、群众反响强烈的大佛寺加油站、东方驾校等进行了坚决拆除;先后关停砂石加工厂6家,撤出堆料场31处,消化、清运、就地推还河道废弃料129万方。

  护河,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严格开展控源治污行动,从筑牢第一道防线做起,严把河道入水质量关,依法对沿河排污未达标的禽、畜养殖企业进行关停、搬迁、环保升级。全面打响“打非禁采”行动,针对巴中砂石资源接近枯竭的现状,积极引导采砂船舶撤离上岸,同时强化联动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系统开展守河护岸行动,严厉打击沿河岸的乱修乱建、乱堆乱倒、乱围乱堵等违法行为,坚持保护与提升并重,实施河道加固和沿河两岸生态修复,全力打造河清、堤固、岸绿、景美的“巴山水景观”。开展保洁净水行动,实行人保、技保、制度保三管齐下,推进河道河面常态清污保洁,确保用水安全、喝水放心,全市以村(社 )划分为若干小网格,落实专人、配备保洁船只和打捞工具,定期开展巡查、保洁、清障。

  系列行动不仅有力推动一个个“顽症”——垃圾河、臭水沟的根治,同时还让一条条河流换了新颜。巴城檬子河江北街道河段从一条“泥沙”河逐渐恢复成了碧波荡漾的净水河,一条条鱼儿穿梭往来;巴州区水宁寺镇水宁河道岸线经过生态修复,已重现昔日“河畅岸绿”的模样,每到傍晚,周边散步的居民比比皆是……

  “我们大佛寺村南江河段,自从有了河段长何远太来负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巴州区大佛寺村村民周鹏感叹道,而今可谓步步皆景,水中有鱼,岸上有绿,绿中有景。这些变化的背后,“河长们”的努力功不可没。

  防止反弹 让“金名片”更靓

  深入推进河长制,巴中成效显著。今年来,全市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水污染事件,受到社会各界高度称赞。

  “河长制”这面保护河流生态的大旗已插上巴中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如何让大旗飘扬得更加耀眼?如何防止反弹呢?

  “只有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进行监管,才能使河长制长久发挥功效,确保一江清水、一库碧水。”巴中市水务局局长郑琼坦言,巴中的策略是树立“开门开放抓环保”理念,充分借助行政的力量、舆论的力量和法治的力量,着力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建立河道警长制护航河长制。在全市配置专职河道警长179名,实施主动防范、宣传造势、依法打击,成功调处涉水矛盾纠纷 32起,为河道整治提供了有力的治安执法保障。

  建立微信公众号助力河长制。率先在全省创建覆盖全市范围的“巴中河长制”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群众监督。6月开通以来,关注量已达到4600人次,发布专题报道和动态信息30余条,受理投诉举报12件,其中办结6件、正在办理6件。

  建立全媒体监督河长制。将落实河长制纳入“市长在线访谈”“阳光问廉”等问政问效栏目,在巴中日报、市广电台、巴中晚报等主流媒体开辟“河长在行动”专栏,利用门户网站、户外广告、管护手册等载体扩大群众知晓度。

  建立依法治理保障河长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制度,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7个,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63个。制定《巴中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城市生活垃圾处置、风景名胜区保护也已纳入全市地方立法规划。

  科学高效的监管机制让巴中“河长制”步履铿锵有力,同时也给奔跑中的巴中增添了强劲的绿色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巴中的‘金名片’,公司上下非常青睐巴中,我们还把公司总部搬到了巴中。”谈及巴中的生态环境,落户巴中的好彩头公司董事长陈忠实大为赞叹,“好环境也是生产力。未来,巴中必将成为一块绿色投资沃土,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客商走进巴中、投资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