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全力以赴 向深度贫困发起冲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古迪

  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自党的十八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役,“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再充分调动了各方面脱贫攻坚力量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上贫困大部分得到改善。但由于区域性特征等因素,仍有“坚中之坚”亟待攻克。响应号召,卯足干劲,全力以赴,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冲锋,势要攻坚克难,奔向全面小康。冲锋发力,当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八条要求,从四个层次贯彻落实。

  一要“下定决心”,立誓攻坚。既然是“打仗”,还是打一场硬仗,那就必须要拿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一方面,这场战役已经打了许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要避免成为骄兵,避免在接下来的攻坚战役中套用脱贫方法模式,奉行经验主义,否者只能是吃败仗,甚至影响到整个脱贫攻坚的进度;另一方面,“持久战”既会消耗敌人,也会让我们自身疲弊,要尽量避免懈怠和畏难情绪,调整心理状态,避免行百里路半九十,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更要做到“驽马十驾”。下定决心就是毅然决然,不论多么困难,一定要消除深度贫困;下定决心就是树立信心,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完成!”

  二要“做好准备”,直面困难。不打无准备之仗,便已经取得了一半的胜利。攻克“坚中之坚”,要做好三项准备,其一做好思想准备,要对后期脱贫困难进行充分的估算和预料,做好心里准备。对各级干部,既强调责任和压力,又避免思想包袱;其二做好物质准备,准备好项目的统筹,资金的投放,点对点的物质帮扶,花大力气将剩下的“堡垒”进行攻破。要充分意识到,“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的道理;其三做好协调准备,联动四方,广而告之,既集中优势兵力,又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做出比预料更加充分的协调准备,一则是助力推进脱贫攻坚,二则是双重的制度保障。有备则无患,做好准备是为了让决心更加的坚定!

  三要“对症下药”,科学施策。搞好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关键还在“精准”二字,精准脱贫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生动演绎。习总书记强调“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减贫来进行。”对每一个市州、县区、乡镇、村落甚至是具体到贫困户个人,都不能“套用公式”,寻医问病,自然是要“对症下药”。首先,在深度贫困地区,消灭贫困的步伐迈得太大,合理确定脱贫目标,不好高骛远,一步一步来,切实脱贫才是上善之策。其次,在深度贫困地区,就应有深度脱贫方法,从组织领导、检查督促等各个方面深入着手,一对一点对点的提出具体的针对性解决措施、方案,做到脱贫“私人订制”。

  四要“持之以恒”,抓好巩固。深度贫困地区,采用的多是“减贫”策略。贫困户多处在“悬而未决”的贫困线上下,禁不起些许的“风浪”与变故。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战役,必须要有耐心,既有坚守,又有恒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持久战”的认知,“持”即持续、相持。脱贫攻坚在了最后不会是压倒性的胜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必须要有这么一个渐进的过程。二是对于脱贫后的深度贫困区的持续关注,持续投入,持续帮扶。目的只有一个,恢复其“造血功能”,力求从根本上拔了穷根。抓好脱贫巩固,才是完善脱贫攻坚。

  “近年来我们在解决深度贫困问题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和典型,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习总书记给了我们战胜深度贫困的莫大信心和动力,但这份自信是建立在“四项前提”之下的。高度重视是思想引领的体现,思路对头是前进方向的要求,措施得力是具体落实的标准,工作扎实是胜利冲锋的保障,相信“下定决心、做好准备、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定能不负总书记重托,不负国家希冀,不负人民期望!

  (作者单位:中共绵阳市委组织部)